2024年第二、三季“普陀好人”评选已经结束。经专家评审投票、综合评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20位“普陀好人”,分属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敬老爱亲四个类别。
他们中,有普陀国资系统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95后的青年职工,有冷静疏散居民抢险救火有效避免火势蔓延的退休党员,有“教科书式执法”走红网络的青年民警,有守护亲情坚持照顾患病妻妹17年的退休夫妻……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事迹!
2024年第二、三季“普陀好人”名单
一、助人为乐
林昊
林昊,男,199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普陀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员工。林昊早在大学就读时就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2023年加入普陀国资公司后,林昊勤勤恳恳、认真细致地投入到工作中。2024年2月,在得知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对成功后,他毫不犹豫答应进行捐献。捐献前的几个月,他每天坚持锻炼身体,让自己能有个更健康的身体去给远方的陌生人带去生的希望。4月26日,在历经277分钟,全身血液循环近3遍,采集253ml“生命的种子”后,林昊成为了普陀国资系统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也是上海的第628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华骨髓库第17427例捐献者。他以实际行动,为一位白血病患者送去了一份“生命礼物”。
孔勇
孔勇,男,1959年1月生,群众,真如镇街道水塘街居民区居民。从社区文明建设到垃圾分类的细致引导,从文明路口的不懈值守到反诈宣传的声声叮咛,孔勇如同一抹温暖的阳光照亮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志愿服务多面手”。十年如一日,孔勇作为“老伙伴”志愿者为结对的独居老人代配药品,用脚步丈量着对老人的深情厚谊。在紧急时刻,他更是那个挺身而出的英雄:当高龄独居老人几次深夜突发不适,他身着单薄睡衣,迅速将老人送医并细心安顿,即便冻到手脚僵硬也只笑眯眯地说一句“老人没事就好”;面对邻居家中病重的老父亲,他不顾自己的身体,与众人合力将老人从六楼抬下紧急送医,累到在楼下喘粗气也只微微摆手婉拒邻居的感谢。并不高大的身影,但每次挺身而出时,永远那么震撼人心。孔勇用不凡的热忱与奉献诠释着对社区和居民们的情谊。他,就是书写不凡的“暖心老孔”,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热心人”“暖心人”“贴心人”的崇高使命。
胡平
胡平,女,1959年11月生,群众,长征镇梅北居民区退休居民。她是7号楼居民心中的“大家长”。虽然没有任何社区职务,她却尽己所能,为7号楼居民主动服务。她为人热心,性格豪爽,主动结对帮助90岁高龄夫妇、智障特殊家庭。从住院照顾、为老人过生日到日常关心、配药、代买菜,面对两户家庭的具体生活困难,她用细致入微的关爱托起守望相助的希望。她是加梯工作的“好帮手”,尽管她是2楼居民,加梯对其生活便利的改善有限,但事关整栋楼的无忧生活,她主动奔走其中,不计个人得失。她积极配合加梯三人小组,助力化解居民对噪音、采光、费用分担等多种问题的顾虑,使7号楼成为小区第一批加梯的楼栋。加梯后,她还带头清洁电梯环境卫生,积极宣传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用文明点亮生活。
章璐
章璐,女,1984年7月生,群众,上海汇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职工。她是那些生活在无声角落里孩子们心中的一束光。自2009年起,章璐数年如一日,组织参加“悦苗残疾人寄养院”助残志愿公益活动,陪伴他们聊天谈心,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志愿服务超500小时;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帮助他们发掘潜能,重建自信;为心智障碍者提供养护和疗愈,为这些无法步入社会的孩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陪伴。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残疾人权益的重要性,近千人加入到助残志愿服务行列,形成了良性循环。2023年初,她牵头成立了上丞志愿者服务队,每年不定期地为悦苗残疾人寄养院的孩子举行各类型义卖活动,目前团队已壮大至数百人,共组织义卖活动50余场。从“小家”到“大家”,共筑爱心和善意。2024年暑假期间,她带领单位同事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实践活动,为社区青少年带来列优质公益课程15场,让文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二、见义勇为
上青佳园管理部
2024年1月7日,上青佳园管理部管理员高建民在休息时间接到热心业主来电,报告一起疑似自杀倾向事件。高建民即刻联络管理部当日值班人员吴康中及保安队长王文建,三人迅速响应并赶往现场。彼时,情况已极为紧迫,涉事青年已攀爬至28层外侧栏杆。高建民等人迅速采取行动,经一番努力,成功将该青年救回安全区域。随后,警方抵达现场,陪同青年前往警局记录事件经过。家属随后赶到派出所,对四位见义勇为者表达了深切谢意。
郭海良
郭海良,男,1963年8月生,中共党员,长风新村街道居民。2024年5月28日下午,郭海良在怒江路131弄小区散步健身时,突然发现底楼一家住户家中冒出浓烟。在确认室内起火后,他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同时请身边邻居通知物业保安相关情况。火灾现场他沉着冷静,冲向楼栋旁的消防栓,打开水阀,双手紧抱水带对着室内起火点喷射水柱灭火,并指挥居民有序疏散,不仅在第一时间控制住了火势的蔓延,更避免了楼内居民的伤亡。经历了10多分钟的抢险救火,等到消防员赶到现场时老郭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脚踝肿得像个馒头。但他微笑以对,如释重负:“救火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扭伤了,没事,不疼,大家都平安就好。”最终,大火被迅速扑灭,未波及其他住户,未造成人员伤亡。大火无情人有情,郭海良用自己见义勇为的实际行动筑起了小区“防火墙”,守护着居民“生命线”,他是社区最平凡的英雄。
金建民 李宗勇
金建民,男,1957年6月生,群众,石泉路街道居民;李宗勇,男,1958年11月生,群众,石泉路街道居民。2023年11月28日早上9点多,金建民和李宗勇遇到一名女子带着一岁孩子跳河轻生,金建民二话不说奋不顾身跳入河中,拉住女子将她拖到岸边,在清理河道的工作人员帮助下,将女子托上了船。李宗勇俯身下去透过护栏一层一层往上移,成功将孩子接了过来,并对孩子实施急救,将孩子从昏迷边缘拉了回来。在他们通力合作之下,一个家庭得到拯救,他们温暖的善举和无私的勇气,受到了群众一致赞誉。
程乐刚
程乐刚,男,1992年4月生,群众,西部集团油漆工。2024年7月4日中午,居委会接到居民紧急来电,反映84号楼外有浓烟升起,疑似发生火灾。居委会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火势已被控制,烟雾逐渐散去。经了解,火灾起因是晾晒在外的棉被意外着火。正在进行装修作业的油漆工程乐刚在听到呼叫声后,毫不犹豫地跑下楼,将燃烧的棉花被子从晾衣杆上扯下,迅速将棉被转移到空地上,并与随后赶到的物业工作人员一起,用灭火器成功将火扑灭。程乐刚的果断行动有效控制了火势,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火灾,保护了居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程乐刚说:“我看到浓烟时,就只想到必须立刻采取行动。虽然我不是消防员,但我认为每个人在这种情况下都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帮忙。”
三、爱岗敬业
张卫东
张卫东,男,1967年1月生,中共党员,普陀公安分局万里派出所民警。张卫东19岁时成为了一名军人,在部队一待就是19年。2005年,38岁的他转业至普陀公安分局万里派出所,用十余年的时间成长为群众心中的“靠谱警官”。在张卫东的推动下,中环锦园小区道路拓宽了、绿化增加了、停车位也增加了,自2017年至今,小区未发生过一起入室盗窃案,自2019年至今,未发生过一起“三车”盗窃案件。在调解纠纷过程中,他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完全公正的立场,将居民反映的每件事都当成大事来办,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居民由衷感慨:“张警官真的很靠谱,我们很安心。”从青春懵懂到现在华发渐生,细细算来,张卫东近40年的工作轨迹,始终离不开“为人民服务”这一主旋律,而“我愿意为老百姓做点事”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也是支撑他扎根基层最根本的原因。
徐兵
徐兵,男,1986年2月生,中共党员,普陀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二科科长。徐兵作为一名一线防火监督员,扎实完成各项监督执法工作。他是开拓创新的安全“工程师”,在“一网统管”消防平台的建设过程中,着力加强与区、街镇两级平台联动,进一步实现“信息共享、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着力打造区级数智消防平台。他是竭诚为民的平安“监管员”,在如火如荼开展“拆窗破网”打通消防安全“生命通道”专项整治工作中,徐兵重点针对住宅架空层(采光井、通风井)及地下车库、共用走廊、地下空间,以及被铁栅栏、广告牌、防盗网遮挡的疏散通道、逃生窗口等部位进行排查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715处。他是走街串巷的防火“宣传员”,深入推进消防安全“五进”行动,曾2次参与区消防救援支队宣传片、形象片拍摄,并多次获奖。
顾骏超
顾骏超,男,1986年7月生,中共党员,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执法大队一级行政执法员。参加大队工作以来,主要担任区“扫黄打非”办公室联络员工作,负责与街道(镇)及各成员单位开展工作对接并指导基层参照工作要求落实全年目标任务。工作中,顾骏超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学习借鉴各区成效经验,优化工作路径,深化部门间协同配合,加强基层管理体制建设,团结全区相关部门做好“扫黄打非”各项工作任务。2021至2023年,顾骏超撰写的“扫黄打非”类宣传信息在各类媒体上刊载量,年均超过100篇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顾骏超以“小顾老师课堂”为品牌,在辖区多所学校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宣传教育讲座,获得了师生的认可。
吴颖
吴颖,女,1979年7月生,中共党员,普陀区利群医院副院长。她带领团队试点国家安宁疗护任务,设立上海首个二级综合医院儿童安宁疗护病房,牵头构建普陀区“1+1+12+X”儿童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她带领团队努力给患儿提供最适合的医疗措施,满足父母“带孩子回家”最后的心愿;驱车两百多公里看望居家安宁疗护患儿,扶助父母坚强走过这段特殊的人生旅程;面对父母和疾病终末期患儿的犹豫,充分尊重意愿,提供在线照护指导。她首创青少年生命教育科普课程,累计走进普陀14所中小学、幼儿园,服务学生5000余人次;同名科普动画阅读量达10万+。六年来,她将安宁疗护从最初1.0版的单一专科服务升级到4.0版延伸日间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利群医院已实现全人群(成人+儿童)、全病种(肿瘤+非肿瘤)、全生命周期(疾病不可治愈开始到终末期)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服务能级跨域式提升。
罗庆轩
罗庆轩,男,1995年10月生,中共预备党员,普陀公安分局石泉路派出所民警。2024年8月28日,罗庆轩得知辖区一女子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他巧妙地利用犯罪分子的贪婪心理,以潜在被害人的口吻与犯罪分子进行聊天,向犯罪分子暗示自己想要追加资金进行投资,但是要取出部分现金才能信任对方,经过长达5小时的斡旋,最终成功将被骗钱款人民币20余万元全额挽回,守住了辖区居民的“钱袋子”,相关事迹被上海电视台新闻坊栏目报道。9月初,罗庆轩在街面执勤期间,得知辖区一居民遗失了自行车。下班后,他主动加班开展研判工作,通过公共视频循线追踪,成功为居民找回丢失的自行车。他以实际行动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为民之举,守护了辖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杨吉
杨吉,男,1984年7月生,中共党员,普陀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三大队民警。从警17年来,他长期扎根交通管理一线,先后获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4次,2024年9月被评为上海市公安局“成绩突出的新警带教导师”。杨吉兼顾“执法规范和执法艺术”,对首次违法等轻微情节,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常用劝导教育、警示告诫等柔性执法方式;而对易致祸、易致乱等严重违法行为,严格按照法规查处。其“教科书式”执法短视频和人物故事报道先后被人民公安报、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国警方在线、新民晚报、澎湃新闻等多家央级、市级主流媒体和官方大V报道转发,“教科书式执法”系列短视频全网播放量1000余万次。同时,他积极参与道路改革优化、文明交通宣传、暖心服务群众等工作,有效净化普陀区交通环境,筑牢了辖区内道路交通安全防线。此外,杨吉主动申请担任分局教官,依托新警带教工作室,提升带教青年民警的业务能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为道路交通安全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陆静
陆静,女,1984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宜川养老院院长。毕业于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点陆静,刚走出大学校园便成为了一名年轻的养老工作者,至今已投身为老服务行业16年。她倾心服务院内的459名老人,把“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在院内,她是细心家长,为老人设计精品课程,为老人排忧解难、分担愁苦;在院外,她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通过“文明星连心”结对共建项目,发挥文明单位榜样示范作用,把院内资源服务配送到结对社区,先后为社区提供多场公益义诊、上门入户服务,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张杰
张杰,男,1978年8月生,中共党员,桃浦镇锦竹苑居委会党总支书记。从退伍军人到社区书记,是角色的转变,更是责任的延续。自任职以来,他充分发挥军人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协作能力,从工作实践中寻找社区治理创新办法。不到2年的时间里,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僵尸车爆改绿地围栏、废弃亭变身文明地标、小花园升级文化长廊……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他牵头组建了“竹心文明”服务团队,携手结对共建单位,持续推出“迷你昆虫展”“竹心小集市”“端午文明礼粽”“中秋有礼月饼”等一系列实事项目,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2024年9月,台风“贝碧嘉”来袭,他带领团队,始终奋战在“超前防御”第一线,在风雨中为群众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
四、敬老爱亲
毛建农
毛建农,男,1957年12月生,群众,上海善康源为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部分社区因为假期成本上涨、人手不足等原因,在假期会暂停为老送餐上门服务。但毛建农坚守着全年无休送餐上门的承诺,坚持运营甘泉路街道章家巷老年食堂16年,365天全年无休,为社区老人送餐上门,平均每日送餐约360份。本着“老人爱吃什么就做什么”的原则,“舌尖上的章家巷”在甘泉远近闻名,成了周边居民区的网红食堂。“我们老年食堂没有算经济利益账,算的是社会责任的账。”这是毛建农坚守的对老年人的承诺。章家巷老年食堂的事迹被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电视台等多家市级媒体争相报道。除了助老送餐,为完成为老服务梦想,他还组建“好人之星”志愿者服务队,将各类有志之士凝聚在一起,通过了解社区老人的需求,提供陪伴疏导、助医配药、家政维修等志愿服务内容,不断拓宽为老服务路径,温暖社区老人的心。
张磊
张磊,男,1989年5月生,中共党员,上海盛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参与居民公益活动时,张磊了解到老年居民的加梯愿望,并决定为之努力。他多方调研考察,提出了金融加梯方案,由保险公司承担费用,解决了居民的疑虑,为“悬空老人”实现了愿望。张磊身体力行积极参加社区里各项公益事业,为普陀区和平居委贫困儿童捐赠助学金;在中秋节到来之际,慰问石泉沙田敬老院,为老人送上500份可口的糕点;“蓝天下的至爱”活动中,向上海市慈善金基会捐款12万元等。他始终秉承“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志愿理念,以平凡善举真诚传递了一个青年创业者的奋斗和理想。
许长民 黄慈
许长民,男,1954年5月生,群众,万里街道居民;黄慈,女,1955年8月生,群众,万里街道居民。在万里街道中骏天誉小区里有一户特殊的“三口之家”,姐姐黄慈、丈夫许长民和妹妹黄熙生活在一起。2007年,因为黄慈母亲身体每况愈下,妹妹右跨不好,行走不便,黄慈和丈夫商量后,置换房产把妈妈和妹妹接了过来,相互照应。2017年,许长民在出门买菜的路上发生了车祸,腿脚骨折,而在当天,妹妹黄熙被查出来乳腺癌晚期。黄慈不仅要照顾受伤的丈夫还要承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许长民的骨折逐渐好转后,便开着残疾人专用车,和妻子一起带着轮椅上的妹妹到医院定期复查。问诊、检查、拿药,年复一年地重复家和医院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在夫妇二人的精心照顾下,妹妹黄熙的病情逐步好转。生活中虽然偶有矛盾,但黄慈重视家风、亲情的理念使她坚定地秉持着“作为长女,就有照顾妹妹的责任”,并得到丈夫许长民的支持。
五、诚实守信
田秀春
田秀春,女,1966年6月生,群众,武宁小城小区保洁员。2024年7月22日晚8时许,田秀春在分拣垃圾时,发现一个鼓鼓的外卖袋,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有10万多元现金。等待许久后始终没人前来认领,考虑到钱款数量巨大,田秀春叫上儿子一起将钱送到派出所。经民警清点,确认该外卖袋内装有103500元现金。后来民警在调取小区周边公共视频的同时,报警人张先生火急火燎地赶到派出所。经过核实,民警确认了张先生正是失主本人。在其清点确认无误后,丢失的10万余元现金终于物归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