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现在的位置:>> 普陀区文明网 >> 聚焦普陀 | ![]() |
点赞!普陀2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获评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上海市“创新、创优”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示范中心创建活动的通知》(沪文明办〔2023〕2号)要求,经逐级推荐,综合专家评审、群众评议和工作评价情况,今年5月,市文明办研究确定了2023年上海市“创新、创优”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3家、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20家、区级志愿服务示范中心2家和乡镇(街道)级社区志愿服务示范中心10家。其中,普陀区桃浦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宜川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获评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
01 桃浦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
桃浦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并依托镇分中心、片区基地和居(村)站点,整合、统筹、共享,紧紧围绕1个分中心、2级网络、3个片区、4项机制,5大平台,6个阵地,7个创建,8支团队,9大功能,10个项目,全面、多维地开展建设工作。
一 培优筑基,守好文明实践“责任岗”
(一)建立完善体制机制,明确标识度。桃浦镇分中心工作成效被纳入桃浦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桃浦镇街道党工委承担分中心建设主体责任。
(二)融合打通多维资源,提升协同度。分中心积极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大共同体——新时代红色力量联盟共同体、新时代区域治理共同体、新时代医疗健康共同体、新时代优质教育共同体、新时代互联网企业共同体共同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2022年与市级部门单位联建文明实践项目22项,与区级部门单位条块联动文明实践项目174项,由分中心统筹、社会多元主体合作参与的文明实践项目715项。
(三)实创贡献收获成效,保证评价度。分中心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要求,在“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市级平台全过程完成文明实践项目、志愿者等资源对接910单。每年在工作覆盖区域内进行2次文明实践供需情况调研,实时动态发布区域供给资源清单等。
二 深化攻坚,动员文明实践“服务岗”
(一)搭建群众共参平台。分中心持续搭建和落实可参与性强的平台和项目,着力推进“四个一批”建设,即:一是加强基础建设,打造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星级站;二是深化内涵建设,创建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共同体;三是推动能级提升,推进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准特色项目;四是强化团队建设,孵化一批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分中心每年组织开展集中性示范活动2场,以梁慧丽书记工作室等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为阵地,分中心全年全过程落实“五单式”精准服务群众的文明实践项目共计3305单。
(二)推进志愿队伍能力建设。分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培训工作计划,全年分中心区域志愿者骨干培训率为100%,每年针对管理人员、志愿者骨干等开展文明实践专题培训4次。
针对队伍建设建立了监督激励机制,包括制定绩效评估制度、出具年度评估报告,以及确保供需对接、注册认证、资源整合、活动组织、能力建设、指导监督、激励保障、宣传引导和服务配送九大功能正常运作等。
(三)组织凝聚不同群体。分中心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包括“温情桃浦•快乐公益”“友爱有责•祁心齐德”“公益星期三”“缤纷夕阳乐桃桃”“健康桃浦1+1 ”“绿衣绿意•新时尚”“百花齐放•美丽楼道,服务促进计划”“红马甲•爱心服务你我他”“阳光护苗”等文明实践活动。去年分中心发布并实施的常态化文明实践项目共计1723项、文明实践志愿活动共计1539项。
三 广泛引导,扶持文明实践“宣传岗”
(一)充分挖掘传播路径。分中心建立了志愿服务团队常态化进驻各级各类文明实践阵地机制,充分挖掘党的二十大精神意识形态传播路径,包括企业、机关、社区、楼宇、网络等,引导精神文明实践成果在分中心辐射社区范围群众中落地生根。
(二)全面开展指导宣讲。分中心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全面加强对文明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分中心人员资源作用,包括各类讲师团、先进典型、基层骨干等,以志愿服务的形式面向群众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政策宣讲活动,每年分中心开展宣讲活动45次。
(三)培育质量发展体系。本次“创新、创优”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示范中心创建活动旨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在双向提升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桃浦镇将继续全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持续打造具有上海城市特质、功能完善到位、管理运行规范、作用发挥明显、创新亮点突出、群众评价度高、社会反响良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02 宜川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
分中心位于华阴路200号,办公用房面积31平方米,共用活动面积444平方米。下设24个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宜心公益”志愿服务联盟,培育121支线下新时代志愿服务团队,100多个文明实践项目,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联动50家跨区域共建单位。
拥有一街区(中华新路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街)、两网(交西党群服务中心、香溢党群服务中心)、四中心(志愿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特色基地(宜川公园、融创商圈、文明实践楼宇等),内部挖潜阵地“产能”,外部调动区域“赋能”,打造“志愿+实践”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同心圆,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 创建经验
01 专职专管 强化工作机制
街道文明办主管分中心,党工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党工委副书记担任分管中心副主任,文明办主任负责中心日常监督管理工作。配备专职社工,2名兼职工作人员与多名志愿者负责日常策划、运作工作以及居民区站点管理工作,相关经费均纳入街道文明办精神文明专项经费中,做到专款专用。
02 用好用足 完善平台工作
每月制定文明实践项目开发与认领时间,落实平台常态化管理,加强居民区、实践阵地监督管理,做到“一周一巡”“一月一查”,实现每月市、区两级平台,五单项目供需服务常态化落地。
03 宣传引导 加强团队建设
依托街道多元阵地宣教功能,开展“志愿+实践”双向专题培训,孵化属地化文明实践团队,每月一场线上培训,做到时时有沟通,事事有着落。
二 主要成效
01 打造全区首个“半马苏河”样板
苏河两湾1690新时代文明实践步道成为普陀区首家“半马苏河文明实践带”先行者,生动展示“一江一河”建设成果。“护湾豆”、“研湾豆”、“美湾豆”、“乐湾豆”、“健湾豆”、“智湾豆”,组成了100多人的“小湾豆”志愿服务联盟。30名“研湾豆”参与的走读研学小小宣讲员项目作为区重点学生宣讲服务项目,受到市里高度评价,获得2022年度普陀区暑期优秀学生项目。
02 创建全区首个区级文明实践楼宇
中国德力西控股有限公司新时代文明实践楼宇成为全区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楼宇,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的组织下,单位党员积极参与党史学习、四史教育、美丽家园、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等主题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示范引领作用。
03 推广联动全国优秀典型公益项目
中国支教2.0远程支教项目在街道的协助下,采用远程教学方式,为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提供实时在线互动课程,致力于缓解农村师资紧缺、解决地区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截止至2022年底,支教中国2.0在教育欠发达地区的73所村级小学(教学点)搭建并持续运维远程教室,数百名志愿者参与。
04 设立首个商圈特色公益加油站
商圈公益加油站以周边白领、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盘活商圈商户服务资源,打造时尚与志愿并行的特色商圈文明实践公益项目。开展“志愿+”公益加油卡,打造爱心驿站;开展“红色+”公益加油站,盘活党建资源,孵化红色阵地;“青年+”公益加油站,组织青年志愿“公益打工人”,参与商户运营,学习职场经验,形成商户与志愿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05 孵化特色红色阵地“微”项目
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五大行动,分中心开展“宜动微课”红色阅读空间项目,以“微打卡”“微课堂”“微阅读”三大类开展服务,广泛深入开展学习阅读文明实践行动,涵盖学校、企业、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楼宇、进网络,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浓厚学习氛围。
原创:文明普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