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文明城区 创建为民】“文明套餐”赢口碑,更多“首次”续新篇
曹杨新村村史馆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采访对象供图)
去大场浦河滨水绿道散个步,是中环锦园小区居民陈叔晚饭后的日常。河岸关键节点和空间断点陆续打通后,人行桥架起两岸居民区与商业体。普陀区万里街道根据居民意见,还为中环锦园小区多开一扇边门,解决居民出门绕行的苦恼。
高陵集市,经历标准化菜市场升级改造后窗明几净,内部通道被装饰成上海风情街,古稀之年的张萌阿姨和姐妹们还在菜摊间举办过一场时装秀。楼上有老人日间照料、社区食堂等便民设施。
西乡路上的超印照相馆,店主结合靠谱文明示范街区创建,主动拿出资源,向居民传授摄影技能。他还加入了街区自治管理委,参与自治共治。
3个日常镜头,就是普陀区文明创建融入日常的生动实践。普陀区,诞生过新中国第一座工人新村,丰沛的生活底蕴、较大的人口基数,为城区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一边听百姓建议,一边调整“文明城区 创建为民”实事项目方案——普陀区在生活场景中接驳文明创建,以寻常生活形态做文章,让精神文明充分融入生活、推动发展、创造机会。今年共有10个区级、10个街镇级实事项目纳入全市文明城区创建实事清单。
放眼申城,市精神文明办依托文明创建,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在此基础上,助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文明共同体
“‘邻里单位’规划理论首次落地,全市第一家工人新村商业网点、室内菜场、学校、卫生所都在普陀区。这里有太多‘首次’,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雄说。▼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打通文明创建主体间的资源壁垒,形成“文明创建共同体”在这片土地是自然而然的事,“呈现出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
一条566米的西乡路,周边居民约1.5万人,沿街有近60家商户和单位。依托文明创建,西乡路靠谱文明示范街区自治管理委成立,每两个月由一家单位担任“轮值会长”。在轮值会长单位甘泉公园,大家聚在一起,运用刚学到的摄影技巧,精心构图捕捉花朵的色彩和姿态,而摄影老师就来自沿街的照相馆。
原先两网融合的垃圾中转站,因噪声、气味等问题被周边居民频频“吐槽”。街道牵头,邀请大家坐下来谈意见,盘活现有空间资源。眼下,这里结合文明创建,经历微更新,成为甘泉社区青立方市民健身中心。
创建靠谱文明示范街区,是普陀区文明办在街区层面推出的创建为民实事项目,现已完成10个街镇全覆盖。这一过程中,创新的机制方法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如宜川路街道以中华新路为试点,创新“八个一”工作法,即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责任落实承诺书》、线上登记管理系统“一单位/商户一档”、党员亮身份、建立“中华新路自治群”、共商文明公约、开展文明商户评选、成立商户自治会等方式。沿街居委会、社区民警、商户、市民等主动组建中华新路自律自治组织,发起商户文明公约讨论,主动做文明街区的倡导者、实践者、守护者,原本共享单车乱停放、跨门营业、油烟噪声等顽症渐渐少了。
街区“合伙人”
半马苏河·1690儿童友好特色实践点入选创建为民实事项目。围绕阅读、研学、宣讲、议事、分享、科创、实践、健康和家校社等内容推出9项服务。孩子们走出家门,成为“苏河两湾·小小宣讲员”,听故事的人成了讲故事的人。更有“宜起来·童成长”儿童议事厅,鼓励儿童参与社会事务,增强儿童发现、探索、思考的能力,推动儿童议事成果转化为社区建设、城市更新的成果。特殊孩子也有属于他们的场域——“星联·心”公益咖啡项目为“星星的孩子”打造1690两湾咖啡实践基地。
老人在家门口菜市场找到了社区舞台。应社区老人提议,高陵集市开起了“上海特色小吃馆”。功德林、小绍兴、富春小笼等12家老字号选择在集市安家。二楼,还有老人日间照料、社区食堂、儿童成长中心等便民设施,一站式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结合传统节日,集市邀请区内各级文明单位摆摊,义卖义诊、为老人理发、小修小补等成为老百姓口中的“文明套餐”,烟火气里有了人情味。
居民也成了村史馆“合伙人”——曹杨新村村史馆,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这里的藏品大多来自社区居民捐赠,记录了新中国第一座工人新村从1951年建村至今的发展变化,浓缩了曹杨新村70余年的发展与建设历程。文明的力量无声流淌在这片“盛产”先进劳模、平凡英雄的热土上,代代相传。
“从首个工人新村到打造人民城市建设示范点,不光是为了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更是在用创造历史的方式,铭记荣光,继往开来。”曹杨新村村史馆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文汇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