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普陀 >> 聚焦普陀 >> | ![]() |
《请来红色打卡地》——永不消逝的“沪西魂” 发布时间:2025-05-17 来源:
文明普陀
今年是五卅运动100周年,为持续做好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作,普陀区委宣传部与上海电视台合作,拍摄系列视频《请来红色打卡地》(普陀篇),依托顾正红纪念馆、沪西革命史陈列馆等区内红色场馆,加强史料挖掘和故事阐述,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的鲜红历史,转化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普陀区是上海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中心城区之一,沪西工人文化宫的沪西革命史陈列馆内,有一处鲜花簇拥的烈士墙,展示革命先烈照片,他们与沪西无名英雄一起汇成永不消逝的“沪西魂”。现在我们沿着他们奋斗的足迹,一起来感悟先烈们高山仰止、气贯长虹的精神世界。 沪西工运“三剑客” 这是普陀区西康路与安远路交界的一处里弄房子,弄内墙面悬挂一块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1998年9月立的革命纪念地·沪西工友俱乐部纪念地铭牌,这张旧址照片拍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就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赫赫有名的沪西工友俱乐部所在地。 沪西工友俱乐部创建于1924年秋,工会性质的俱乐部因红红火火的革命活动,遭租界当局责难和破坏,活动不到半年,便于1925年初,搬迁到华人地界的苏州河北岸潭子湾三德里,战斗的烽火更是越燃越旺。 在沪西工运“三剑客”——邓中夏、李立三、项英的领导下,沪西工友俱乐部已成为沪西甚至是上海反帝斗争的革命摇篮。 邓中夏,湖南宜章人,原北京大学学生,五四运动闯将,他与李大钊一起是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之一。他是北方中国工人运动的领袖,相继创建长辛店工人俱乐部,领导长辛店铁路工人、开滦五矿工人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3年2月底,他由北京秘密转到上海,开始成为上海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人员,先后担任上海大学校务长、中共上海区委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沪西工友俱乐部是他开创上海工人运动的重要活动阵地。 项英,原名项德隆,湖北武昌人。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2月,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6月,在中共三大当选中央委员,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924年5月党指派他到上海领导工人运动,通过沪西工人补习学校,创建沪西工友俱乐部。 李立三,湖南醴陵人。1919年9月赴法国勤工俭学,与周恩来、邓小平等参与领导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回国后创办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与毛泽东、刘少奇等一起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4年4月到上海,任中共上海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书记,沪西是他从事上海工人运动的重要活动据点。 “三剑客”以沪西为阵地,在振兴和领导上海工人运动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沪西,他们共同筹建了沪西工友俱乐部。1924年9月1日,沪西工友俱乐部正式开幕。经过到会代表热烈讨论,通过会章、选举工人孙良惠为俱乐部主任后,项英亲自挥毫为俱乐部写下“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互相扶助、共谋幸福”,八个大字,挂在会场内,吸引更多工人群众参加俱乐部活动。这是项英在俱乐部工作时使用过的“布包”照片,原件存中共一大会址。沪西工友俱乐部有工人娱乐活动和文化学习班,更有精彩的演讲报告会。俱乐部教学师资队伍庞大,有邓中夏、项英、李立三、蔡和森、恽代英、向警予、刘华,连正在上海的毛泽东夫人杨开慧也来俱乐部任教。 1924年底,在沪西工友俱乐部的领导下,已有19家中外纱厂秘密建立工会性质的俱乐部,会员近1000人,他们为即将到来的大革命高潮做了思想和阶级队伍的准备。 1925年初,日本资本家越来越疯狂地血腥压迫中国工人,沪西工人掀起反抗浪潮,沪西工运“三剑客”在中共中央领导下,果断在已经搬迁到潭子湾的沪西工友俱乐部,领导沪西和沪东的22家日本纱厂、近4万工人开展二月罢工,其声势浩大,震惊上海滩。日本帝国主义决心扑灭二月罢工,日本政府还派军舰到上海,以示威胁,租界当局与军阀驻军更是沆瀣一气,直接出动武力镇压,工运领袖邓中夏和孙良惠等相继被捕。 山雨欲来风满楼,俱乐部被敌人捣毁,罢工指挥部则以大丰里为秘密据点,继续顽强领导战斗,最终迫使日本资本家不得不坐下来与工会谈判,答应工会条款,二月罢工最终胜利。 二月罢工是上海工人阶级反帝斗争的一次大演习,是沪西工运“三剑客”领导沪西工运的大检阅,它为即将爆发的五卅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是即将来临的五卅反帝爱国斗争的前奏曲。 陈列馆内的烈士英雄谱 沪西革命史陈列馆不仅有沪西工运“三剑客”气势磅礴的风云战斗,还有更多的沪西烈士群英谱。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处雕塑。 这是刘华烈士纪念塑像和纪念碑。他是沪西杰出的工运领袖,双目炯炯有神地眺望远方。他脑海里在想什么?我们不禁想起他有一首诗:愿拼热血如春雨,洒遍劳工神圣花。刘华烈士纪念塑像旁的石雕上镌刻着刘华烈士生平纪念碑,刘华是四川宜宾人,原是上海大学学生,不久成为沪西和上海工人运动的领袖,先后参与领导二月罢工和五卅运动,他在与反动派殊死斗争时,不幸于1925年12月牺牲。 邓中夏曾说,“将来我们取得革命政权后,一定要为刘华塑像纪念。”现今,邓中夏的宿愿已实现,在沪西工人文化宫内建有刘华烈士纪念塑像,我们永远纪念他。 这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大型雕塑。这是上海市总工会为纪念五卅运动 60周年,全国总工会、上海市总工会成立60周年而落成的群雕,其中包含有 “沪西魂”人物的中共沪西部委书记佘利亚,他是沪西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总指挥,最后被敌人腰斩杀害。今年是五卅运动100周年,全国总工会、上海市总工会成立100周年,让我们再次向革命先烈致敬! 这是一幅闻名全国的诗稿:“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书稿作者原是中共沪西区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安徽省政协主席等职的张恺帆。他在1934年任中共沪西区委书记时被敌人逮捕,在被关押牢房的墙壁上,写下这首七绝诗。现在展示的是他在安徽省委机关办公室里,亲笔书写并落款致普陀区人民的诗稿,勉励普陀人民要继承革命先烈精神,共同建设好新中国。 “沪西魂”版面,共展示有姓名有照片的81位英雄谱,他们连同无名先烈,组成永不消逝的“沪西魂”。每位志士都有让我们无穷思念的故事。现遴选简介4位烈士事迹。 这是沪西地区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工人党员孙良惠,他是江苏南京人,小沙渡同兴纱厂工人。他在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启蒙教育,成长为沪西最早工会的沪西纺织工会负责人、最早的工人党员、最早党组织的中共沪西党支部书记。他参与领导二月罢工、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后被捕,经组织营救出狱后,任湖北省总工会主席,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这是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中英勇捐躯的烈士陶静轩,湖北江陵人,小沙渡内外十五厂工人。他先后任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小沙渡)副主任、中共小沙渡部委职工部主任、上总码头总工会副委员长,参与领导二月罢工和五卅运动,在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期间,领导浦东码头工人起义时被捕,临刑时,他毅然面西挺立,豪壮声言:“我在沪西参加革命,死要面对沪西工人兄弟。”语毕从容就义,气贯长虹。 这是潜伏国民党警察局而英勇牺牲的勇士刘家栋,他是江苏泗阳人。他与普陀警察分局的党员钱凤岐,杨树浦警察分局的党员钱文湘、党外积极分子蒋志毅,被称为“警委四烈士”。1949年初,中共上海警察工作委员会决定在警察中成立互保立功委员会,他们在警察中积极开展活动,宣传在解放军到上海时“不抵抗、不撤退、不参与”,又油印解放军的《约法八章》和警告信,同警察中的积极分子一起分头寄发给警官,在警察局内激起很大反响。警察局长毛森下令限期破案。5月13日、15日,他们四人相继被关押。5月20日,四人被害于宋公园。 这是策反国民党军官不久,被叛徒出卖而英勇牺牲的烈士徐海峰,江苏宿迁人。他原是家乡农会干部,1946年9月,由中共华东联络站负责人杨帆派遣到上海联络站为教导员,曾以小沙渡被服一厂等工厂做工为掩护,开展活动。1949年初,成功策反了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委员方元明,秘密夺取国民党江苏省党部20箱档案。5月13日,由于叛徒告密,徐海峰等6人被捕,20日被集体枪杀于闸北宋公园。 以上烈士与日同辉,还有更多志士的可歌可泣故事,期盼观众前往瞻仰和学习。 今天,我们处于民族解放的历史新时代。革命先烈没有活到胜利的那一天,没有赶上评功褒奖,没有来得及给自己写传,没有机会返乡光宗耀祖。他们穿着褴褛的衣服、带着满身战火的硝烟,过早地消失在历史帷幕之后。 我们缅怀为理想和信仰献身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让我们一起默颂《沪西英烈颂》:气吞山河壮士风,血沃华夏沪西魂。薪火传承英雄志,自有普陀后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