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普陀 >> 聚焦普陀 >>
“晒晒传家宝·谈谈好家风”——普陀区家庭家教家风系列宣传④:战争的亲历者 革命的实践者 红色的传承者

发布时间:2025-07-02 来源: 文明普陀

编者按: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殷殷嘱托,持续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的浓厚氛围,区委宣传部开展“晒晒传家宝·谈谈好家风”——普陀区家庭家教家风系列宣传,向生活、学习、工作在普陀的居民征集老照片、手稿、勋章等“传家宝”,并邀请他们讲述“传家宝”背后的动人故事,彰显普通人对家庭的深厚情感,诉说祖辈、父辈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

本期邀请到的嘉宾是抗美援朝战争亲历者朱宝兴和他的“传家宝”。

朱宝兴,年逾九旬的老共产党员,195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9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从那时起,他的名字便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紧密相连。29年军龄,68年党龄,是他用青春、热血和一生的坚守铸就的无悔誓言。“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军功章……一枚枚勋章,不仅是对他英勇战斗的褒奖,更是时代精神的深刻见证,承载着他和无数革命先烈共同走过的血与火的岁月。

勋章背后的英雄——直面生与死的考验

1952年9月,18岁的朱宝兴怀着对祖国的赤诚与理想,毅然决然投身到抗美援朝的战斗中。他始终以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态度,面对艰险的环境和严酷的生死遭遇,抗美援朝期间,曾遭遇多次生死考验。

朱宝兴的第一次“生死考验”发生在1952年10月。当时,他所在的部队正在朝鲜东海岸元山港附近进行站前准备。一天下午,美军轰炸机突然来袭,进行疯狂轰炸,一个炸弹落在离他住房不足50米的地方。爆炸瞬间,轰鸣声几乎将他耳朵震聋,住房门窗被震飞,四周浓烟弥漫,土石飞扬。当时朱宝兴一个人在房中工作,所幸房子是地窖式,不易震塌,敌机飞走后他立即清扫房间,继续工作。朱宝兴在回忆时说:“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战场上生死只是一瞬间,是生是死都是命运的恩赐。”

朱宝兴的第二次“生死考验”发生在1953年7月。朱宝兴和战友们在朝鲜铁原郡文登里一个山沟村庄中进行战后休整。上午九时许,朱宝兴上山砍柴时,多架突如其来的美军轰炸机,直接俯冲向他们的阵地,发动猛烈轰炸,当场炸死8人,整个村庄的房子几乎全被炸塌。一枚重磅炸弹落在师通信科电台房旁,电台房被炸飞,一名干部、两名战士被炸得粉身碎骨、血肉横飞、惨不忍睹,朱宝兴因在山上而幸免于难。敌机飞走后,朱宝兴当即下山,重整万分悲痛的心情,与战友们一起开展抢救伤员和寻找死难者遗体碎片,以及抢修房子等工作。这次轰炸让他们深深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敌人的凶恶,更加认识到只有战胜敌人、消灭战争,才能获得和平、免遭牺牲。

朱宝兴的英勇表现使他赢得了许多荣誉。1953年,朱宝兴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得朝鲜中央政府颁发的军功章,中央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赠送了特制“毛主席头像”纪念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送了“和平万岁”和平鸽纪念章。1958年,朝鲜政府授予中朝军队共同抗敌纪念章。2021年,朱宝兴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这些荣誉背后,不仅是朱宝兴的英勇奋斗和牺牲奉献,更是那个时代无数普通革命战士的缩影。正如他在回忆往事时所说:“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背负的是全民族的希望。那时,我们每一步前行,都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给下一代留下更好的家园。”

从孤儿到革命军人——艰难的成长之路

朱宝兴的革命之路,不仅是一段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历史,更是一段充满坎坷与奋斗的成长历程。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6岁失去双亲,年幼的朱宝兴与年长十几岁的哥哥相依为命。

12岁时,哥哥的鼓励与扶持下,朱宝兴开始入学读书。他勤奋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在四年半的时间里三次跳级至初三年级。然而,命运的安排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学业。1950年下半年,初三的朱宝兴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加军事干校并被录取,12月下旬被分配到陆军23军青年干部训练大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一名军人。他在青训大队接受了7个月严格的军政训练后,分配到陆军69师师部机关工作。朱宝兴为人忠厚,工作积极认真,做事有条不紊,受到领导赏识信任。他从抄写员做起,直到见习干事、干事、副科长,1969年10月任科长,成为团级干部。1971年4月调到团里任副政委,1979年12月退役转业回到上海。他在部队服役29年,是一名真正的革命老兵。

朱宝兴深知,只有国家强盛,才能改变百姓的命运。他在回忆时说:“有记忆开始,家里条件就不好,父母从未过上安稳的日子。只有跟党走才能让我们这代人迎来真正的改变,也只有成就国家强盛的‘大我’,才能实现个人幸福的‘小我’。”

家庭的使命与责任——传承红色精神

朱宝兴对红色精神的传承深深植根于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子女的教导中。他和妻子育有一儿一女,分别叫朱红、朱旗,取名“红”和“旗”,寄托了他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红旗飘扬的地方,便是我们的未来。”朱宝兴常常这样告诉孩子们。

他注重教育子女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每当讲起自己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他总是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曾为民族浴血奋战。今天的幸福生活,源自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与生命。你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不忘先辈们的奋斗。”

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历经生死,在国富民强的新中国坚守初心。通过朱宝兴的事迹,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革命战士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成长,也感受到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党忠诚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