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9日,在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纺织博物馆,开展了一场融合党史教育、文化传承与专业认知的沉浸式学习活动。在党课的思想引领、扎染的匠心体验与纺织历史的深度对话中,学子们触摸红色纺织脉络,感悟千年工匠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在庄重的红色讲堂,上海纺织博物馆党支部书记段玲以“一根纱线里的革命烽火”为主线,为学子们展开鲜活的纺织工业党史课。从黄道婆革新技术的为民情怀,到近代纺织工人“二月罢工”的壮烈抗争;从解放前地下党员在布匹中传递情报的机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纺织女工“心贴布、布贴心”的奉献精神——展柜中的工运照片与文献,化作立体鲜活的思政教材,同学们深切体会到经纬线里织就的民族担当。
扎染工坊瞬间化作色彩实验室。素白棉布在指尖翻折缠绕,浸入靛蓝染缸的瞬间,化学变化在布面悄然绽放。随着棉布展开,冰裂纹如银河倾泻,同心圆似旭日初升。“原来一折一扎皆是学问,”学生展示着云纹手帕惊叹,“这抹蓝里藏着《天工开物》的古老智慧!”段老师现场阐释“青出于蓝”的科学哲理与“天人合一”的造物哲学,让现代纺织学子在绳结与染液中,读懂了千年工艺里的可持续发展智慧。
行走在历史长廊,新石器时代的陶纺轮与当代碳纤维宇航服形成震撼对比。在复原的1920年代细纱车间,铁木织机的轰鸣声犹在耳畔;而在智能纤维展区,光导纤维织物正闪烁科技蓝光。尤其驻足于“劳模墙”前,黄宝妹等纺织英模的笑颜让课本上的“工匠精神”具象化为时代丰碑。“从‘布票时代’到‘神舟飞天’,纺织人始终与国家共奋进。”同学们在笔记上郑重写下感悟。
此次多维浸润式学习,为工程大纺织学子架设起联通历史荣光与未来使命的精神桥梁。当党课的红色基因、扎染的东方美学与纺织工业的辉煌成就相互辉映,新一代纺织人更加明晰肩头重任——在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他们将以红色初心为经,以创新匠心为纬,续写新时代“衣被天下”的锦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