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普小心·护航成长计划”——“压力变奏曲”学生学业压力缓解音乐心理课在上海市子长学校温情启幕。此次活动由普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普陀区教育局联合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甘泉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及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共同举办,以关注未成年人“阳光成长”心理健康为核心导向,通过创新的音乐互动形式,为学生搭建释放学业压力、调节心理状态的专属空间,开启一段独特的“音乐减压航行”。

活动伊始,“集体节奏互动”环节迅速打破了课堂的拘谨感。学生们跟着节奏拍手、跺脚,在欢快的韵律中彼此呼应。随着节奏的快慢变化,大家逐渐感受到:当节奏急促时,身体会不自觉地紧绷,仿佛置身于学业压力之下;而当节奏放缓时,身心也随之放松。这个简单的互动,让学生们直观体验到压力如何影响身心节律,为后续的压力探索埋下伏笔。

随后的“压力快照・身体雕塑”环节,引导学生将内在的压力“外化”。有的学生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身体微微蜷缩,以此表现面对繁重作业时的压抑;有的学生眉头紧锁、肩膀高耸,展现出考试前的焦虑……当大家以“雕塑”的形式站在课堂中央,其他同学清晰地看到:原来自己的压力感受并非独一无二,身边的伙伴也有着相似的情绪体验。这种“具象化”的呈现,不仅让学生们正视了自身压力,更实现了情绪的“正常化”,缓解了独自承受压力的孤独感。

活动的最后,“身心安顿・呼吸乐器”环节聚焦于“实用减压技巧”的传授。老师引导学生将双手放在腹部,跟着音乐的节奏缓慢呼吸:吸气时感受腹部鼓起,如同“乐器”在积蓄力量;呼气时感受腹部收缩,仿佛“乐器”在释放压力。通过反复练习,学生们掌握了这种简单易行的“音乐呼吸放松法”——无需借助任何工具,无论在课间、考试前还是睡前,都能随时用呼吸调节状态,从压力中快速抽离。
此次“压力变奏曲”音乐心理课,不仅帮助学生们觉察并具象化了学业压力在身心上的表现,更提供了安全的情绪释放渠道与实用的自我调节技巧。它以音乐为桥梁,让压力不再是“躲不开的负担”,而是可以被认识、被转化的“成长伙伴”。
2024年,围绕未成年人网络防沉迷工作,普陀区文明办携手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推出“阳光成长”心网相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沙龙品牌项目,今年继续聚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在“阳光成长”心网相护品牌项目基础上,引入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专业力量,升级打造普陀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品牌项目2.0——“普小心·护航成长计划”,结合未成年人学业压力、网络防沉迷、亲子家庭沟通等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深度联动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等专业师资,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趣味课程、举办亲子互动沙龙、上线心理微课等多元形式,打造家校社医协同助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与理解的心理环境中,如小树苗般向阳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