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楼组文化建设是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凝聚社区力量的重要载体。普陀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线,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凝聚居民情感,构建和谐共治的美好社区。
在长征镇金沙雅苑舒诗康庭小区48号楼,三位风格迥异的骨干携手居民,将一方楼道变成了邻里互助的温情港湾。
楼组长董雪花,是一位82岁的漂亮阿姨,依然保持着令人惊叹的优雅仪态,她身材匀称挺拔,面容清秀端庄,言谈举止间,那种经过岁月沉淀的大家风范自然流露,让人不禁想起旧时书香门第走出的闺秀。老党员尚伟同志,也是社区第三党支部书记,三十多年的党龄诉说着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信念。与他们搭档的是业主代表韩柏春,也是一位退伍老兵,退休前在某艺术学院工作,两鬓的银白藏不住其艺术家的气质,待人接物温文尔雅,处理事务却雷厉风行,将多年的行政管理经验完美运用到社区事务中。这三位风格迥异却相得益彰的“楼组当家人”,用各自的专长与热忱,将48号楼治理得井井有条,被楼道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小三位一体”。
48号楼有一句16字的楼组格言:有事共商,有忙共忙,有忙共帮,有乐共享。这也许就是48号楼居民和谐相处的秘诀所在。邻里客厅里,摆放着一橱一架一风扇,两字两画两绿植,三桌四椅五窗栏,每件物品背后都承载着一段温馨的故事,见证着邻里间的深情厚谊。书橱里面放着居民们捐赠的书籍,书橱上还摆放着孩子们的手办,看着就欢喜得很。进门就是货架,居民们的快递按楼层和大小分类放置,不会显得杂乱。落地风扇也是居民留下的,放在邻里客厅为偶尔在此休息的快递小哥和保洁阿姨提供一丝清凉。两幅字分别写着“鄰和勝遠親”“家和萬事興”,都是邻里书法大家挥墨赠予。两幅画都是画的荷花,寓意着邻里感情的真、善、美。角落里的两绿植是大家共同养护的,生机勃勃。三桌四椅也是居民家贡献出来的,供大家议事、小聚,也为快递小哥和保洁阿姨提供了一个临时歇脚的地方。五窗栏则是对应着墙面上“和睦邻里幸福家园导读”“公告栏”“楼组风采”“党员亮身份”“楼组公约”。
“党建引领是永远不变的主题,我们几乎每层楼都有党员,党员就应该亮身份,这既是责任也是榜样。”尚书记坚定地说。在楼道的墙面上有着一个醒目的“党员亮身份”标识,上面列出了楼内每一住户家的党员数,尚书记介绍道:“居住在我们楼组的居民里包括党组织关系在社区和不在社区的党员共17名,几乎涵盖了我们每一层楼。党员们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带头解决问题,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展示,而是实实在在的奉献与付出,是无声的誓言。”
风采栏里,展示着每一户居民的生活点滴和风采展示,记录着邻里间的温情与互助,有老夫妻避暑旅游的合影,有大学生活的青春剪影,有孩子的成长足迹,也有邻里活动的欢乐瞬间。风采栏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48号楼的和谐与温馨。
老韩退休前,在单位总务处工作过,对物业管理比较熟悉,懂管道,知线路,有技术,与物业的关系十分融洽。“业主和物业是平等关系,你尊重物业,遇到事情平等协商,不居高临下,物业自然会真心实意地提供服务。”这是老韩常挂在嘴边的话。楼里居民遇到需要维修的问题时,他协助居民与物业沟通,把维修落到实处,最大限度确保维修质量。有居民坦言:“我们自己找物业和老韩找物业,理论上效果应该是一样的,但老韩出面,总感觉物业师傅来得更快,事情解决得也更为顺利。”
一户居民外出数月,临行前把家中钥匙给了老韩,拜托他帮忙照看。这位居民表示:“老韩心中装着大家,大家也敬重他。这么多年交往下来,我信任老韩。”老韩会不定期地去查看情况,一次发现水管有轻微渗漏,便立刻联系工程队进行维修。无独有偶,2楼家有漏水,老韩出面请物业公司派人迅速处理,并做了全屋检测,确保隐患彻底消除。老韩的热心与细致,让邻里间多了一份安心与信赖。
谁说退休的女同志就应该围着锅台转?董老师一手带出来的金沙雅苑时装队就用行动打破偏见,充分展现了女性的优雅与自信。年过80的董老师,已带领时装队走过了18个春秋。时装队的成员是社区里的退休阿姨们,退休前来自医生、技术员、会计、退伍军人等各行各业。她们在董老师的指导下,从零基础学起,逐渐掌握了台步、造型的技能,她们身着华丽服饰,步履轻盈,在T台上绽放出别样的风采。如今,时装队已成为社区文化的一张名片,多次受邀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赢得了广泛赞誉。近期,时装队在董老师和两位队长和队员们的努力下,在“枫彩年华”艺术大赛中表现出色,晋级决赛。时装队的阿姨们用她们的自信与美丽,打破了年龄的界限,成为社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董老师不仅传授时装技能,更注重培养队员们的心灵美,她说:“时光老去,我们脸上的美会褪色,但真正的美,源自内心的善良与自信,会由内而外地散发,这才是永久性的。”时装队不仅丰富了退休生活,还增进了邻里感情。
正如董老师所说:“冥冥之中,将最好的都安排在了我们楼组。”为楼组共同付出的并不只有这三位楼组骨干,更多的是为楼组和谐共同奉献的居民们,大家都秉持着“多做就多做,少拿就少拿”的理念,一起维护着楼组的和谐。
11楼85岁的严阿姨,每天傍晚丢了垃圾后,都会好心地把大家的快递一层一层送到各家门前,多年如一日,感动着邻里。5楼陈老师利用自身工作优势,免费为邻里大厅布置提供设计方案,将原本单调的空间变得温馨雅致。7楼的老夫妻伉俪情深,妻子陪伴着微微颤抖的丈夫在邻里大厅读书看报,他们相濡以沫的画面,向刚步入婚姻的晚辈们展示了爱情的陪伴与坚守。居委会发了通知,楼组长总会第一时间传达,并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告知大家注意事项,领取社区福利。每逢晴转雨,楼组群里就会有人提醒大家收好衣物,关好门窗。楼道大扫除时,大家会鼓励自家孩子一起参与,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会责任与协作。楼里有装修,大家会主动对接施工时间,避免扰民,并交代施工单位注意事项,确保施工安全和环境卫生。楼道被张贴违法小广告时,居民们不会漠视,会立即清理,并互相提醒提高警惕。楼里也会组织小型文化活动,如春节联欢活动,小朋友们着舞蹈、唱歌、相声,每家分享自己做的小吃,其乐融融。这份默契与关怀,如同细水长流,也是这份相互扶持与关爱,让48号楼成为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长征镇的楼组文化,是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更是邻里温情与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里,党员先锋的担当、居民自治的活力、文化传承的温度相互交融,让社区不仅是一个居住的空间,更成为充满归属感的幸福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