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助力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今年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广泛开展“城市文明开放麦”活动。普陀区积极响应,围绕“城市精神的厚度”“红色血脉的热度”“服务群众的温度”“传统文化的深度”“先进典型的亮度”和“文明素养的高度”六大维度,在全区范围内招募区级城市文明市民发言人,邀请他们深入挖掘、生动讲述、广泛传播城市文明的鲜活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市文明市民发言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生李叙成带来的精彩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书写少年担当
大家好!我是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4)中队的李叙成。今天我要分享的故事是“传承红色精神,书写少年担当”。
2022年,我有幸成为第一批入队的少先队员。当我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时,老师告诉我,这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我便总忍不住伸手抚摸。从此“红色”二字便在我心中种下了向往的种子。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始终以优秀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不断成长,用行动诠释新时代少年的担当。
追寻红色足迹,触摸历史温度
我深知红色精神是我们的根与魂,于是全身心投入红色研学活动,足迹遍布20余处爱国主义地标,每一次行走都是与历史的对话,让红色信念在心中扎根生长。在中共一大会址的石库门里,我凝视着1921年会议的复原场景,仿佛看到13名代表在狭小的房间里点燃中国革命的火种;在二大会址,《中国共产党章程》手稿上的修改笔迹,让我读懂了初心使命的深刻内涵;在四大会址的历史影像中,我看见革命力量从59名党员发展到994名的壮阔历程。我终于明白,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每一步都走得如此艰难却又坚定。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我触摸着窑洞前锈迹斑斑的纺车,听讲解员讲述战士们用野菜充饥却坚持开垦南泥湾的故事,脑海中浮现出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斗志昂扬的模样。国庆节我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当五星红旗在晨曦中升起,当熟悉的国歌在耳边响起,那一刻我真正懂得,“国家”二字从来不是空洞的词汇,而是无数人用热血铸就的共同体。
化身红色使者,传递信仰火种
从红色地标归来,我主动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播者。在上海邮政博物馆,我向参观者讲述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在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我结合历史图片和实物展品,讲述河畔工厂里工人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斗争的红色往事,再对比如今苏州河畔高楼林立的科创园区,让大家感受苏州河畔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学校大队部红领巾广播“点石成金漫游园”栏目主播,我精心策划每一次广播。我深知,每一次讲解、每一次广播,都是一次将红色火种传递给他人的机会。在分享“光热光伏发电”等科技突破中的中国智慧时,我们明白了那些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概念,而是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延续。这让我感受到了传播的力量。
践行红色精神,书写少年担当
将红色精神化为行动,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我用积攒的零花钱连续三年每月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进行捐赠,我知道每一分捐款都是点燃梦想的星火。去年开始,我通过贵州遵义红十字会每月资助贵州一位困难儿童。当我收到贵州的小朋友寄来的感谢信,看到 “我也要像你一样,将这份美好的善举传递下去,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真挚话语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金钱的传递,更是一份温暖和希望的接力,就像先辈们将革命的火种传递给下一代一样。作为“乐扬公益,未爱小屋”志愿者,我精心准备每一次活动,让每一次陪伴充满欢乐和温暖,成为成长道路上的一抹阳光。在活动中,我明白了,原来陪伴也是一种力量;感受到了付出的快乐和责任的重量。
此外,我时刻铭记习爷爷的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已连续四年投身国土绿化行动。每当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小树苗茁壮成长,发芽、开花,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激动和自豪。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研学笔记到公益实践,我渐渐明白:红色血脉的热度,不在豪言壮语,而在脚下的每一步、手中的每一件事。未来,我将继续以奋斗为舟、以信念为舵,用青春热血诠释“强国有我”的誓言,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