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楼道间,从一封感谢信看党建引领自治共治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9-12 来源: 今日真如

从7个书橱到13个书橱,从648本书到1931本……真诚感谢真如镇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我们真光七图书阅览室的厚爱!每年送来丰厚的精神食粮。

如今,真光七居民区图书阅览室不仅从简陋空间蜕变为“温馨的书香阵地”,更成为小区践行“党建引领、文化聚力、楼道焕新”治理理念的生动起点。在这里,“党员带头-志愿者跟进-居民参与”的治理模式从图书阅览室蔓延至各个楼道,让和谐睦邻氛围洋溢在全小区。

真光七图书阅览室于2017年成立,居民区党总支结合居民实际需求,秉持“盘活闲置资源”的务实理念,充分挖掘小区图书资源潜力,让书香文化惠及更多居民。一直以来,街道始终关注阅览室建设,持续配送书籍资源。小区党员积极响应,主动承担起阅览室志愿服务工作,于周一至周五定期值守,为居民提供借阅服务。

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居民参与热情日益高涨,自发捐赠书籍达613册,还组建了健康自管小组和读报组。每周二下午,在志愿者的组织下,居民开展读报学习活动,交流时事见闻与养生心得。真光七图书阅览室逐渐成为居民心中“冬暖夏凉的读书角”。

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位退休居民为阅览室发展添砖加瓦。顾老师发挥专业所长,运用“中图法” 为图书馆书籍进行系统性编码,从分类到编号逐一梳理,让原本杂乱的书架变得井然有序;潘师傅陆续给图书室捐赠多批个人藏书,涵盖文学、数学、科普等多个领域,让阅览室的书籍种类更贴合居民需求。

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参与到阅览室管理中,有人帮忙整理书架,有人提议增设“书籍推荐”专栏……图书馆的自治共治氛围愈发浓厚。

从图书馆的“点上突破”到楼道的 “面上开花”,真光七居民区的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一楼道一特色”的精准设计,让每个楼道都成为承载邻里情感的温馨空间。

23号“书香楼道”是治理延伸的生动体现。受图书馆浓郁书香的熏陶,楼里的顾老师、夏老师积极行动,推动图书馆的书香气息与楼道文化建设相融合。走进这个楼道,“讲信修睦天地宽,邻里和睦春满园”等名言警句十分醒目,楼道角落还贴心设置了共享雨伞、废旧电池回收袋等便民设施。

105号楼因独居老人较多,开展了“敬老楼道”建设。在居民区党总支和居委会的组织下,老人们自发结成对子。针对行动不便的邻里,居民们主动伸出援手,力所能及地提供买菜、倒垃圾、取快递等贴心服务,邻里间守望相助已成为生活常态。

70号“文明楼道”同时也是居委会办公所在楼栋。该楼道以“无堆物、无垃圾”为基本准则,居委会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巡查工作。而且,楼道文明公约由居民共同商议拟定,“楼道是我家,环境靠大家”这一理念已被小朋友们熟知,他们也主动参与到环境维护中来。

如今的真光七居民区,各个特色楼道各美其美,既是对图书馆自治经验的延伸,更是社区治理从“物理空间整治”向“人文环境培育”的深化。

从图书馆的党员志愿者到楼道里的“红色带头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同一根红线,将居民力量串联成紧密的治理共同体。

100号楼的陈阿姨,便是这一治理生态中的鲜活注脚。作为70多岁的老党员,她身兼数职:在图书阅览室值班时,细心记录居民借阅需求、打扫卫生、开关大门;作为楼组长,带头清理楼道堆物,保持居民生活环境的整洁;参与“老伙伴结对”项目,主动帮扶其他独居老人、帮忙买菜、倒垃圾等。

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感召下,小区邻里互助蔚然成风。此前,一位独居老人因行动不便,家中堆积了大量快递盒,存在安全隐患。邻居发现后第一时间联系居委会,在征得老人及其子女同意后,志愿者迅速上门整理,为老人腾出安全活动空间。后续,居民区工作人员还为老人协调申请了长护险服务,切实解决其日常生活难题。

真光七居民区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为核心、党员带头作示范、居民参与成常态”的共治机制,让“一楼道一特色”的治理经验在更多楼栋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