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开放麦|不断提升安全感和满意度,让居民把幸福写在脸上

发布时间:2025-09-26 来源: 文明普陀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助力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今年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广泛开展“城市文明开放麦”活动。普陀区积极响应,围绕“城市精神的厚度”“红色血脉的热度”“服务群众的温度”“传统文化的深度”“先进典型的亮度”和“文明素养的高度”六大维度,在全区范围内招募区级城市文明市民发言人,邀请他们深入挖掘、生动讲述、广泛传播城市文明的鲜活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市文明市民发言人——普陀区万里街道派出所民警张卫东和中环锦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孙明艳带来的精彩故事。

(左:孙明艳  右:张卫东)

孙明艳:我是中环锦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孙明艳,是社区工作的当家人,也是居民群众的贴心人。

张卫东:我是中环锦园居民区的社区民警张卫东,是社区安全的守护员,也是平安建设的宣传员。

孙明艳:如何守护好中环锦园1005户居民的平安,是我们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张卫东:家住14号楼的李奶奶患有阿尔斯海默症,女儿在澳洲定居。起初在病情较轻的时候,我与物业、居委一起与关心老人的心理健康,帮她送医购药,李奶奶腿脚不方便,我们就把理发师请到家里帮其理发,在社区走访时,我经常上门看望她,用手机帮老人与她的女儿视频通话,老人每天都要打居委、物业或者派出所的电话需要精神慰藉。但随着老人健康状况的恶化,我们发现她已经无法独自生活,无法记清自己是否吃过药,吃过饭。这时中环陆家嘴集团积极帮忙协调万里臻华养老院,不仅帮老人减免了部分费用,还解决了远在澳洲的女儿无法照顾的问题,家属非常感激,回国后还特别送来了送来了锦旗。

孙明艳:张警官说的只是我们日常走访服务中的一个小案例,在张警官守护锦园的9年间,未发生入室盗窃,7年未发生车辆等失窃等刑事案,过去的3年间,电信网络诈谝仅发案2起。平安只是简单的两个字,但却承载着许多人默默地守护......其中,电瓶车的治理一直是社区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但自2021年5月1日《上海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实施起,我们小区就已经实现了电瓶车进入楼道“零发生”,这不仅是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更受助于张警官的持续赋能。

张卫东:6年来,我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让居民生活习惯更加安全。

2018年,非机动地下车库增加260个电瓶车充电桩。

2019年,在非机动地下车库出入口增加摄像头,使小区摄像头数量增至225个。

2020年,社区的26部电梯实现梯控全覆盖,有效阻止了电瓶车入户的问题。

2021年,非机动地下车库铁门增加阻尼器13个,方便电瓶车车主出入。

2024年:社区进一步增加460个地下充电桩和10个地面充电桩,使电瓶车和充电桩的配比为1:1。

孙明艳:技防为平安建设夯实了“硬实力”,但动员人防的凝聚力工程也不能缺位,这些年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党员骨干、楼组长、社区热心人纷纷加入平安志愿者队伍,与张警官一同建设示范楼组、参与安全宣传,实现楼内无电瓶车。今年,街道正在推进未来数字社区建设,快递小哥们在送餐服务的同时,也可以通过“随手拍一拍、一键上报”发现社区消防安全隐患,在助力街道落实“线索直报-隐患识别-智能派单-处置反馈”全流程管理的同时,推动更多群体从城市发展的旁观者转变成城市治理的主人翁。

张卫东:让幸福写在群众脸上,让满意装进群众心里,正是平安社区最生动的注脚,也是我们守护一方和谐、建设平安社区最深沉的力量源泉。

孙明艳:用心办好平凡小事、用力回应群众期盼,正是筑牢智慧韧性社区最坚实的步履。万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建宜居宜业、生态活力、人民满意的万里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