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都市的一隅,普陀区长征镇东旺公寓51号楼静静散发着独特的人文气息。走进楼道,墨香扑面而来,一幅幅装裱精致的书画作品点缀其间,仿佛步入一个温馨的艺术长廊。这里有一个诗意的名字——“艺韵楼”,这里更有一段段动人的邻里佳话。
年近七旬的书画大师林老师是楼里的“文化名片”。他不仅书法的功底深厚,而且篆刻和山水画佳作连连。他还在社区开设公益课堂,带领社区的孩子们领略书画艺术的魅力,更将“平安是福”“万事亨通”等寓意美好的作品精心装裱,悬挂在楼道两侧,让每一次回家都成为浸润文化的旅程。逢年过节,老人总会挥毫泼墨,将一个个满载祝福的“福”字和春联送到邻居手中,特别是送到小区的特殊人群家里,用笔墨传递社区的温暖与关怀。
曾经,加装电梯是横在楼组面前的一道难题。一楼的住户起初心存顾虑,这时,海军部队退休的老党员朱先生主动站出来。他秉承着“人怕尊重,事怕商量”的态度,带着邻居们实地参观已加装电梯的小区,亲身体验,设身处地地为底层住户考虑,最终用真诚化解了疑虑。
如今,居民齐心新装的电梯使用顺畅便捷,更特别的是,这里从不设置门禁卡限制。“快递小哥、外卖员都是为我们服务的,应该让他们方便上下。”居民们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的是一座城市的温度。
当新邻居饲养的宠物狗引发纠纷时,朱先生再次展现出化解矛盾的智慧。“既然已经养了,就要互相体谅,你不可能让人家弃养吧?”他巧用“夸赞先行”的方式,让宠物主人主动承诺做好约束。一句“邻里之间气量要大”,道出了楼组和睦的真谛,而他自掏腰包美化楼道前公共绿化的实际行动,更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在这里,总有一些温暖不期而遇。深受邻里信任的胡阿姨,是居民区第四党支部书记,虽然因年事已高不再担任楼组长,却依然是大家心中的“贴心人”。邻居外地出差,也放心地将重要快递托付给她。
新住户装修,必会挨家挨户打招呼,还贴心准备水果礼盒表达歉意;每家每户自觉打扫门前区域,轮流清洁电梯轿厢……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恰是楼组文明最生动的注脚。
这里没有钢筋水泥的冰冷,只有邻里相依的温情;没有陌生疏离的距离,只有亲如一家的暖意。艺韵楼的居民们用日常点滴书写着“远亲不如近邻”的现代篇章,让传统的邻里情谊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光彩。在长征镇这种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精神,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周边社区蔓延开来。这或许就是上海城市温度最生动的体现,也是人民城市建设最温暖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