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开放麦|刘乐琳:传承与超越——海派石雕的守艺之路

发布时间:2025-10-22 来源: 文明普陀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助力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今年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广泛开展“城市文明开放麦”活动。普陀区积极响应,围绕“城市精神的厚度”“红色血脉的热度”“服务群众的温度”“传统文化的深度”“先进典型的亮度”和“文明素养的高度”六大维度,在全区范围内招募区级城市文明市民发言人,邀请他们深入挖掘、生动讲述、广泛传播城市文明的鲜活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市文明市民发言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项目传承人刘恩同大师助理刘乐琳带来的精彩故事。  

传承与超越:海派石雕的守艺之路

大家好!我是刘恩同大师的助理刘乐琳。刘老师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项目的传承人。我自己呢,也是一名深深热爱传统文化、并致力于把它传播给更多人的普通工作者。

石雕在2013年被正式列为上海市的非遗项目,传承至今已经超过一百年了。自2011年在甘泉路街道设立了石雕工作室以来,我们积极把它打造成一个传承基地,经常举办一些非遗体验活动,让街坊邻居在家门口就能亲手触摸石头、感受石刻的温度——真正让非遗走进社区、融入生活。我们还走进社区学校,开设石雕课,让大家都有机会接触这门老手艺。

石雕不光要“留下来”,更要“走出去”。这几年,我们的作品不断出现在各大展览中:上海市非遗展、普陀非遗馆,甚至还走进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参加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

让我特别自豪的是,“石雕项目”不仅走入各个展馆,更走上了国际舞台。2016年,我们的石雕项目登上了央视《指尖上的中国》第一季,还通过多语种译制,随着“一带一路”传播到了好多国家。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前不久的9月12日,咱们的海派石雕还代表上海,去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参加了“中国传统艺术国际巡展”!这次展览的主题叫“丝路映芳华”,我们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上海石雕的匠心之美。

除了走出去,我们也非常重视走进校园。比如我们在平利路第一小学开设石雕科普课,孩子们亲手把一块块“小顽石”变成可爱的小动物、有意思的图案,他们都玩得特别开心。今年秋天,我们还要和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推出大师课程,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融合在一起,探索石雕的更多可能。

朋友们,非遗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一起守匠心、传手艺、拥抱时代。只有不断创意、不断传播、借助科技的力量,才能让石雕这门老手艺,在新时代里持续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