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进9号楼,满眼都是绿,还有孩子喜欢的玩具!”“61号楼的墙绘太可爱了,尤其是那小动物特别灵动!”提起长征镇祁连山南路999弄金沙嘉年华园小区,居民们对这两栋楼都是赞不绝口。这个2004年建成的小区,虽已走过20个春秋,不少楼栋大厅墙面渐渐斑驳脱皮,但9号楼的郑老师,用自家绿植点亮楼道,还鼓励孙子参与其中;61号楼的80后画家段老师,受楼组长妈妈的感染,用墙绘焕新家园。“一老一小”、一代接一代的行动,不仅让老楼道焕新颜,更让“友善互助”的楼组文化,在金沙嘉年华园再次传承。
祖孙携手扮靓“嘉仁苑”
“嘉仁”的“仁”,是对人友善、相亲相爱的意思。郑老师是位退休工人,退休后日常就是在家种种绿植、带带孙子。但近几年,他每次出门,看着大厅墙面斑驳的痕迹,心里总觉得不得劲:“好好的楼道,掉皮了多冷清,要是能添点生气就好了。”
“把家里的绿植搬几盆过来装饰?”这个念头冒出来后,郑老师却犯了嘀咕:公共空间摆私人物品,邻居会不会觉得占地方、提意见?纠结了好几天,他还是选了两盆长得最好的绿植,晚上悄悄放在了楼道大厅。
没想到第二天出门,就听见居民们议论:“这绿植真精神,是谁这么贴心啊?”“以前大厅光秃秃的,现在有了这抹绿,看着就舒服多了!”听到这些话,郑老师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孙子放学回来,他还特意拉着孩子去看:“你看,大家都喜欢爷爷摆的绿植呢!”
后来的日子,郑老师每天都会去大厅照料绿植,浇水、擦叶子,孙子也总跟在旁边看热闹。有次整理玩具时,郑老师突然灵机一动:“你看这些玩具这么好看,要不要放到楼道里,让其他小朋友也看看?”孙子眼睛一亮,立刻点头:“好啊!这样大家都能知道我拼的乐高有多厉害!”当天,郑老师陪着孙子,把乐高积木、卡通拼图都小心翼翼地摆在了大厅——五颜六色的玩具一摆上,立刻吸引了楼里的小朋友,放学回来总围着展示架叽叽喳喳讨论,有的还主动提出要把自己的玩具也带来“分享”。
现在的9号楼大厅,成了小区里的“网红经典”,居民们买菜回来,会顺手给绿植浇浇水,郑老师的孙子还会主动凑过来 科普:“这是绿萝,要少浇水;那是多肉,喜欢晒太阳!”惹得邻居们纷纷点赞:“这孩子,把爷爷的热心学了个透!”
母女接力焕新“幸福里”
“你看这熊猫多可爱!还有这只小猫,又乖巧又灵光!”“这都是段老师画的,她呀,就是咱们楼组长的女儿!”走进61号楼大厅,居民们看着墙面生动的彩绘,总会提起段老师和住她对门的妈妈。
段老师的妈妈既是楼道的楼组长,也是小区舞蹈队的队长。段老师从小就看着妈妈在楼道里忙碌,听着妈妈说“楼道是咱们共同的家,得用心维护”,这份“为邻里着想”的信念,早早就在她心里扎了根。
几年前,段老师看着61号楼大厅墙面斑驳的痕迹,她特意敲开妈妈家的门:“妈,我是学画画的,要不我来把楼道墙面画漂亮点?”妈妈一听,眼睛立刻亮了:“好啊!你这手艺正好用上,妈去跟邻居们说一声,保证大家支持!”
得到妈妈的鼓励,段老师立刻行动起来。她先跟居委会和邻居们沟通,收集大家的想法:有老人希望画点吉祥的花卉,有家长提议加些卡通形象,还有年轻人说想要点“酷一点”的元素。为了不影响居民通行,她特意选在周末和晚上动笔,每次画画前,都会铺好塑料布,避免弄脏地砖。半个多月后,原本斑驳的墙面彻底变了样:炯炯有神的猫咪、憨态可掬的熊猫,酷味十足的摩托手,还有居民们自发张贴的活力照片。
如今母女俩的身影,成了61号楼最暖的风景,也让“热心互助”的种子,在更多居民心里发了芽,有邻居主动提出要给墙绘上保护层,还有年轻人说要跟着段老师学画画,为其他楼道添点色彩。
楼组共建温暖“邻里圈”
“以前总觉得楼组文化是‘口号’,现在才发现,它就藏在郑老师搬绿植的动作里,藏在段老师绘画的笔锋里,藏在老辈带小辈的温情里。”嘉广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说道,这两栋楼的故事让大家明白:楼组文化不用刻意打造,只要有人愿意为邻里多做一点,有人愿意跟着学、跟着做,温暖就会慢慢传递开来。
其实,楼组文化从来不是什么“大工程”,它就藏在生活的细节里:是郑老师担心邻居有意见,悄悄摆放绿植的小心;是段老师受妈妈的影响,主动拿起画笔的行动,就像金沙嘉年华园的这两栋楼,没有复杂的改造,没有昂贵的投入,只是大家把“楼道”当成了“家”,把“邻里”当成了“家人”,就让老小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