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开放麦 | 顾天怡:以爱之名,赴温暖之约

发布时间:2025-11-03 来源: 文明普陀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助力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今年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广泛开展“城市文明开放麦”活动。普陀区积极响应,围绕“城市精神的厚度”“红色血脉的热度”“服务群众的温度”“传统文化的深度”“先进典型的亮度”和“文明素养的高度”六大维度,在全区范围内招募区级城市文明市民发言人,邀请他们深入挖掘、生动讲述、广泛传播城市文明的鲜活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市文明市民发言人——“拱E拱”志愿者俱乐部顾天怡带来的精彩故事。  

以爱之名,赴温暖之约

大家好!请允许我做个自我介绍,我是“拱E拱”志愿者俱乐部的顾天怡。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志愿者俱乐部的温馨故事,聊聊我志愿路上的温暖与成长,更盼着这份善意能打动您,让我们一起加入这场“用爱暖世界”的行动。

“拱E拱”这个名字,藏着我们最朴素的初心:它是“go 义工”的谐音,更像土壤里的蚯蚓,悄悄松土、默默发力。我们相信,每个人主动向前“拱一拱”,不用惊天动地,一句问候、一次陪伴,都是在为他人添暖。俱乐部自2005年成立至今,已走过20个春秋。志愿者来自天南海北:学生、上班族、退休长辈,因“想做点实事”聚到一起。在每周末,石泉街道辖区的敬老院里总有我们的身影:有人陪行动不便的老人唠家常,从“饭菜香不香”聊到“年轻时的趣事”,把孤独聊成热闹;有人在活动室搭“小舞台”,唱歌、演小品、弹吉他,哪怕节目简单,也能让老人们笑得眯起眼。大年初一,我们带着春联、福字上门拜年,听老人说“你们来了,年味儿更足啦”,心里就像揣了暖炉,满是滚烫的欢喜。

说起我的志愿故事,要从7年前的夏天讲起。那时我才6岁,第一次去敬老院,紧张得攥着衣角躲在志愿者身后。直到看见一位姐姐握住奶奶的手问:“您这毛衣真好看,是谁织的呀?”奶奶瞬间打开话匣子,眼里闪着光。我学着坐在一位爷爷身边,听他讲当工人的岁月:机器轰鸣、工友奋斗的日子,那些没经历过的时光,突然变得生动而珍贵。后来我给老人们唱歌,跑了调,他们却拍手喊“唱得好”;跳舞动作错了,奶奶笑着帮我理衣角。也是那时我明白:志愿不是“完成任务”,是“传递真心”——我们带去陪伴,老人却用岁月的智慧和包容,教会我爱与尊重。如今我已是初中生,志愿让我从腼腆变开朗,更读懂了“责任”:今天守护老人的孤寂,明天这份温暖会成为社会的底色,接住每个渴望被爱的灵魂。而如今这份成长也已融入我的生活:帮同学讲题、替老师整理资料,小事我也愿多“拱一拱”。

其实,志愿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大事”,它藏在“再往前一步”的勇气里:陪老人多聊十分钟,帮奶奶递杯水,弯腰捡起掉在地上的梳子。我们俱乐部会为志愿者记录公益时长,留住“爱的印记”;也为企业、单位提供团建方案,让更多人以团队参与。

所以今天,我向大家发出邀请:如果你愿意用真心换真心,用小事暖人心,那就加入我们吧!“拱E拱”的大门永远敞开,让我们以志愿之名,赴温暖之约——用双手把孤独揉成热闹,把平凡过成闪亮,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个世界,因为有“我们”,会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