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助力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今年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广泛开展“城市文明开放麦”活动。普陀区积极响应,围绕“城市精神的厚度”“红色血脉的热度”“服务群众的温度”“传统文化的深度”“先进典型的亮度”和“文明素养的高度”六大维度,在全区范围内招募区级城市文明市民发言人,邀请他们深入挖掘、生动讲述、广泛传播城市文明的鲜活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市文明市民发言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饿了么骑手宋增光带来的精彩故事。
从骑手到“社区侠”——我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我是宋增光,一个每天骑着电动车、和大家在街上擦肩而过的普通骑手。说实话,站在这里,比起做报告,我更想和大家像朋友一样,聊聊我这几年在城市里奔跑的一些感受。
很多人问我,城市精神是什么?这个词听起来挺大的,对吧?但在我眼里,它特别具体。它就是我们每天生活在这里的那种“感觉”。是早上上班时,地铁里虽然拥挤但大家互相礼让的那种默契;是深夜回家时,楼下保安师傅那句“回来啦”带来的安心;也是我们送外卖时,顾客一句“谢谢,路上慢点”传递的温暖。
这种精神,是包容,让像我这样的新市民,能靠自己的力气和汗水,在这里站稳脚跟,找到价值。它也是奋斗,推动着每一个人,也包括我,从一名骑手不断学习,成长为站长、培训师,去追求更好的自己。
但慢慢地,我发现,城市精神除了包容和奋斗,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就是相互的温暖和担当。城市给我们提供了舞台,我们又能为城市做点什么,让它变得更好呢?
我和我的伙伴们找到的方式,就是尽量把我们的工作,变成一种“移动的公益”。比如,我们加入了“社区侠”计划。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穿街走巷嘛,那就利用这个优势,在送餐之余,顺手为社区里不方便出门的老人送送菜、送送药。教他们用手机点单、挂号,看着他们学会后开心的样子,我们心里也特别暖。
这些事真的不大,就是举手之劳。但就是这一点点的“举手之劳”,像一点点微光。当很多骑手兄弟都参与进来,这点点微光就能聚在一起,变成一束能照亮角落的光。这让我们觉得,我们不仅是送餐员,也是这座城市的“社区好邻居”,是城市温暖的一部分。
我也经常被邀请去学校,跟同学们聊天。我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就讲讲我自己的故事:怎么送好一单外卖,怎么处理一个意外,怎么在平凡里找到成就感。我发现,当孩子们听到这些真实的故事,他们的眼睛会发光。他们会明白,劳动值得尊重,责任不分大小。这也许就是我们对城市未来的一种回馈。
所以最后我想说,城市精神,它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它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上和心里。是用心送好每一份餐,是顺手帮助一位邻居,是真诚地和年轻人分享一次经历。
我们这群“蓝骑士”,愿意继续做城市里流动的风景线,不仅送去热乎的饭菜,更传递一份互助的温暖。让我们一起,用各自的方式,让我们所在的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