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宠有方,软法先行”万里这场圆桌活动为构建人宠和谐社区破题支招

发布时间:2025-10-22 来源: 普陀万里

遛狗牵绳是法律规定,但粪便清理、大型犬避让等“礼仪规范”怎么落地?宠物遗弃的道德谴责如何变成有效约束?还有那让人心烦的“宠物噪音”,边界到底在哪?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宠物早已突破传统饲养范畴,跃升为万千家庭的重要情感寄托,成为社区的一分子,但如何让“毛孩子”的活力与社区的文明和谐共生,已成为社区居民的热议焦点,也成了社区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10月10日下午,一场以“爱宠有方 软法先行”为主题的圆桌会活动在万里街道万里无忧体验空间进行。活动由上海广播首席主持人海波主持,邀请市、区人大代表,法律专家,居民志愿者,市、区、街道职能部门、行业协会成员等多元代表共同参与,通过“开放麦”共议治理痛点、“圆桌讨论”共寻解决路径,以“软法+共治”,为破解社区养宠难题、构建人宠和谐环境注入新活力,为街道制定养宠软法指引提供“金点子”。

活动中,万里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罗艳,市司法局普法治理处副处长严晓翚分别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颁发证书,激励更多“社区有心人”用法律知识护航文明养宠、让更多“宠爱有方”的美好场景在万里发生。

听民意、谈痛点,共议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养宠难题

活动开篇以“开放麦”的形式搭建民意表达平台,市人大代表龚顺美、万里名轩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洁芸、上海浦茂律师事务所律师苏晓丹、社区爱宠志愿者朱顺健、社区爱宠志愿者傅漪娜、社会组织负责人张婷婷立足自身,围绕养宠行为规范、宠物遗弃问题以及宠物引发的邻里矛盾等治理难题交流共议,直击社区养宠的“痛点盲区”,引出了养宠治理在法律法规上的“真空区”与“模糊点”。

普陀区信访办副主任廖春燕认为,各方代表在“开放麦”中提出的问题与思考“接地气”“多元化”“有价值”,为后续完善政策、优化服务提供了重要参考。希望街道持续落实“把群众呼声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多元群体的“金点子”结出“金果子”,努力打造人宠和谐、比邻和睦的美好社区。

集众智、寻解法,以“软法+共治”织密治理网络

在圆桌讨论环节,各参与方立足职能、精准献策,共同勾勒“软法+共治”的治理网络。上海市宠物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黄锡琴指出当前养宠治理存在“基础数据盲区”“疫苗接种不规范”等问题,建议通过“逐户登记犬猫芯片与免疫信息”等举措筑牢安全防线;万里派出所民警沈逸丰结合《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解读了“犬证办理、牵绳要求、禁入区域”等法律规定,强调执法需与宣传引导、社区自治共治相结合;万里市场所代表常棒聚焦疫苗接种监管,提出通过“加强宠物机构巡查”“联动居民区普及知识”,压实疫苗接种这一公共卫生安全责任。

愉景华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唐佳栋分享了“打造‘哈基米护卫队’推行TNR(捕捉-绝育-放归)模式”的基层经验;社会工作办徐凡超表示,街道把“人宠友好社区建设”纳入街道重点民生实事,推动“养犬软法指引”编制实施,联动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商户等构建“比邻治理共同体”。区人大代表袁方则从“法定+约定”双维度提出建议,强调通过居民自治制定专项规约,实现法规刚性与社区温度的有机统一。

普陀区司法局副局长章洁认真倾听各方代表建议,强调“软法指引”在解决基层治理难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指出《普陀区万里街道养犬软法指引》议题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依法依规、坚持实用好用。希望后续《软法指引》落地生效能够通过各种形式触达居民,帮助养犬人知晓并运用,让软法从“建议和号召”变成“习惯和共识”,同时,要在实践中紧贴需求、不断完善,为建设安全有序、和谐友好的人居环境注入持久动力。

活动邀请律师对《万里街道养犬软法指引》进行详细解读、意见收集,为后续完善发布夯实工作基础。

从“牵绳遛狗”的小习惯,到“社区共治”的大文章;从法律条文的硬约束,到“软法指引”的暖关怀,养宠治理不是“单选题”,而是需要政府、社会、居民共同作答的“民生卷”。下一步,万里街道将认真梳理活动中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软法指引内容,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居民自律”的养宠治理新格局,以“软法共治”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让人与宠物和谐共生成为万里比邻品质优居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