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四季“普陀好人”评选已经结束。经社会公众投票、专家评审投票、综合评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10位“普陀好人”,分属“助人为乐好人”“见义勇为好人”“爱岗敬业好人”“敬老爱亲好人”四个类别。
他们中有因材施教、用心呵护特殊学生成长的特教老师;有精心照顾百岁岳父,言传身教好家风的好女婿;有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勇夺刀具的好邻居;有深耕为老服务工作十余年的“金牌养老顾问”……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事迹!
助人为乐好人
张伊丽,女,1973年12月生,群众,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急诊留观病区护士长。2023年6月15日,正在乘坐地铁的张伊丽忽然听见车厢内乘客大声呼救,原来有乘客突然晕倒,出于医务人员本能,张伊丽立刻表明身份并飞奔前往晕倒乘客所在的车厢。此时,晕倒的颜女士已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颈动脉搏动未触及,张伊丽联合周围乘客齐力将颜女士从座位转移到车厢地面上,第一时间进行胸外按压施救。颜女士恢复意识后执意要继续乘坐地铁,但看到她面色苍白,张伊丽放心不下,决定陪同前往目的地,结果没过几站,颜女士再一次抽搐并晕倒。张伊丽联合乘客再次对其实施救治,随后将她扶出地铁,联系了地铁工作人员及120,直到将其送上救护车,张伊丽才放心离开。始于信任,忠于医技,敬于医德,张伊丽两次急救的温暖善举真正体现了医务人员护佑生命的高尚品质!
张履贵,男,1944年9月生,中共党员,上海笑口常开艺术团团长、党支部书记。2005年他组织建立笑口常开艺术团,成员由德高望重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和具有专业资质的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组成,18年来累计慈善公益演出1800场,服务观众人数达80万人次。2020年艺术团落户甘泉,遵循文化敬老、送戏上门,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送进甘泉的敬老院和老人们的家门口,为老人们带去精神生活的关爱。三年前,张履贵罹患癌症,手术及化疗后,仍坚持带领艺术团奔波在慈善公益事业上,组织演出、作品创作、演员队伍管理等方面都亲力亲为。2022年笑口常开艺术团被评为第十届上海市“慈善之星”,活动现场,张履贵和他带领的艺术团受到高度评价:“让人民笑口常开,让城市更温暖!”
见义勇为好人
柴向荣,男,1977年8月出生,群众,上海申康卫生基建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师。2023年12月4日早上8时许,在地铁4号线换乘途中,柴向荣偶遇一位老人从自动扶梯上摔落。千钧一发之际,他一个箭步冲上去,在自己重心未稳的情况下,迅速俯身,用双手奋力托住老人,将其成功接住并缓缓扶稳,避免老人受伤。在救援的过程中,老人的体重和跌落的惯性一起冲击到了柴向荣的左腿和左脚,导致他左脚左跟骨前外缘撕脱骨折。柴向荣的勇敢行为让人感动,他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展现了对他人的关心和社会责任感。
俞成莉,女,1984年2月生,群众,上海市普陀区甘泉路街道子长小区居民。某天中午,子长小区两户居民因一些琐事,在楼道内发生口角、争执不下,逐渐演变成肢体接触,其中一位居民情绪太过激动,竟将手中的水果刀刺向对方,导致对方手部、颈部、面部被划伤。听到声音后,家住楼上的俞成莉赶忙下楼查看情况,彼时楼道内已围观了不少居民,场面一度非常混乱。俞成莉一面用言语劝导双方保持冷静,一面绕到持刀居民正面,想夺下他手中的刀。在持刀居民妻子的配合下,俞成莉趁其不备,一把夺下他手中的刀,并将其推回家中。随后立即呼唤在场居民拨打120,并通知居委和民警。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俞成莉还运用平时所学急救知识,为伤者按压止血。正是她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避免了悲剧进一步发生。
敬老爱亲好人
梁伟萍,女,1963年7月生,群众,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街道南大街居民区居民、楼组长。生活中的梁伟萍声音洪亮,每天乐呵呵的,让人根本想象不出罹患大病,且家里有两个病人需要常年照顾。80多岁的老母亲由于身体原因常年卧床,2014年,丈夫又突发脑梗,半身瘫痪,丧失语言能力……梁伟萍挑起家庭重担,一边悉心照顾母亲,一边每日为丈夫擦身、喂饭,坚持陪丈夫做康复治疗,同时关心好正在上学的女儿。社区里,梁伟萍力所能及地用行动回报社会,她带头参加创城志愿服务活动,捡拾垃圾、清理小广告……每周四的爱国卫生义务劳动日总是参与其中,主动关爱特殊人群,贴心地帮助楼栋其他老人购物,陪伴高龄独居老人,积极参与“蓝天下的至爱”公益捐款活动等,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称赞。这些年来,梁伟萍以最坚韧的相守,诠释真挚的感情,用爱心撑起了一个小家,也用大爱照亮了整个社区。梁伟萍家庭荣获2023年上海市“海上最美家庭”。
王均田,男,1946年8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银开居民区居民。2002年退休返沪,承担起照顾岳父一家的重担,2013年岳母离开人世,2020年妻子病重去世,留下王均田独自照顾岳父,2023年岳父徐锡麟以107岁高龄成为普陀区最长寿的老人,这一切都离不开王均田21年来的悉心照顾。半子胜亲子,21年来,王均田精心安排岳父的饮食起居,变着花样让岳父的生活过得更丰富。牙口不好,就把饭菜做得软烂;排便不畅,就用手帮助老人排便;寂寞无聊,就用轮椅推着老人出去旅游……在王均田的精心照料和陪伴下,107岁的岳父生活规律,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在父亲的影响下,王均田的儿女早已把孝顺长辈当做为人的准则,平时经常和父亲一起照顾外公,逢年过节,也会带着孩子们回家吃团圆饭,全家四代同堂、儿孙绕膝,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徐锡麟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作为女婿,王均田上孝父母,21年如一日孝顺岳父,让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有了具体的形象;作为父亲,王均田下教子女,以身作则,让好家风在言传身教中代代相传。
爱岗敬业好人
鲍芸,女,1973年9月生,农工民主党党员,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长寿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是区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在鲍芸的带领下,服务中心名列上海优质居家护理服务资源名单、2020-2023年度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推荐名单,是上海市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示范点、5A级社会组织。鲍芸深耕为老服务工作十余年,工作认真负责、务实创新,被评为上海市第一批养老顾问、长寿路街道老干部的专属养老顾问,2022年荣获上海市“金牌养老顾问”称号。作为工作在为老服务一线的基层政协委员,老年人一直是她重点关注的对象,近年来报送多篇关于养老服务的社情民意和提案,其中部分建议被市政协采用。
黎烨辰,男,1988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上海普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思政维权负责人。2023年4月,一位九旬老人、病故军人的母亲向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求助,希望找到儿子生前服役的部队,用于开具证明,更改《骨灰存放证》上的持证人姓名。因军人病故距今42年有余,近年来部队裁撤、合并情况较多,变化极大,找到的希望渺茫。黎烨辰坚持不懈,几经周折,终帮九旬老人完成心愿。他曾获个人三等功一次,“优秀士兵”2次,嘉奖13次,2021年获普陀区“最美退役军人”提名奖。
王凯,男,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石泉路派出所警长。王凯始终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一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因出色工作成绩和实干精神,多次被评为年度优秀公务员并受到多次嘉奖。对于公安工作,王凯用“共情”做好调和剂,用“耐心”添加催化剂,用“缜密”谨防麻醉剂,为维护石泉地区一方平安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显著贡献。某天,正在值班的王凯接到辖区居民周阿婆的求助,称其孙女小叶前几天说自己要去同济医院看病,随后就没有回家,至今已经三天未归。在与小叶的父亲沟通后,王凯得知,由于父母离异,小叶目前和父亲以及周阿婆共同居住。几天前小叶给父亲发了信息告知去向,但叶先生忽略了这条短信并未及时回复,直到周阿婆告诉他小叶当晚没回家,他才开始紧张起来。王凯根据叶先生提供的照片开展比对查找,终于在徐汇区的一道路公共视频中,发现了小叶的身影。民警立即前往该处寻找,最终在某民宿旁的便利店内找到了小叶。被带回“解纷中心”的小叶坐在凳子上一言不发,王凯见状,便让其他人先出去,自己和小叶单独聊聊。通过耐心地开导,小叶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的小叶,其实是非常希望父亲能够在她身边陪伴她的。王凯站在父亲的角度与小叶畅谈许久,终于打开了她心中的那把“锁”。王凯看着祖孙三人相拥后喜极而泣,在落日的余晖映照下,显得格外的温馨。
张璐瑶,女,1998年1月生,共青团员,上海市普陀区启星学校特教教师。自踏入特教的大门以来,张璐瑶始终用耐心、恒心和爱心呵护特殊学生成长。一个简单的数字、一句平常的问候语,往往要教上几十遍、上百遍。机械地重复,琐碎的工作,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单调和枯燥。面对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她坚持学习借鉴行为矫正技术等方法帮助他们进行纠正,而张璐瑶身上却常常落下深浅不一的乌青和抓痕。在教学方面,张璐瑶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多次进行区级、校级教学展示,指导实习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市特教德育论坛上,张璐瑶积极推进普特融合的发展,传递包容接纳、平等友爱的精神。2022年,张璐瑶成为普陀教育“未来之星”靠谱“青椒”团队的一员,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有爱无碍’·星星伙伴计划”帮扶项目中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