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上海好人”名单发布,普陀1人上榜

发布时间:2025-11-14 来源: 文明普陀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了上海市精神文明先进典型推选宣传活动,经初审、复审、公示等程序,普陀区推荐的“85岁退休党员、坚持16年做‘阳光孩子’好妈妈”董志萍获评2025年度“上海好人”。

85岁退休党员,坚持16年做“阳光孩子”的好妈妈

在上海普陀,有这样一位老人:她退而不休,学习多门课程提高自身技能;她热心社区,积极参加社区事务和志愿服务工作;她充满爱心,连续16年在“阳光之家”做特殊孩子们的“好妈妈”。

她叫董志萍,今年85岁,是一位有35年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退休后,董志萍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忙碌:在老年大学学习多门课程,在社区长期参加编织活动,为两个社区教授插画课,为社区提供手工艺品修复服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这其中,让她感触最深的,是16年来不间断地担任的“阳光之家”志愿老师。

2008年初,经居委会推荐,董志萍开始担任“阳光之家”编织课和串珠课的任教老师。和残障同学相处的经历,让她不由得回想起从前担任班主任时,那种紧张又快乐的日子。她要求自己现在也像班主任一样,担负起同学们身心健康的重任。“阳光之家”的学生们从18岁到60岁都有,根据残障程度又分为4个等级,他们的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个人能力不同,必须因材施教。为了能更好地教好这些特殊学生,在课程开始前,董志萍自发性地组织家访,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环境、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董志萍的课程没有固定的教科书,她就从各种相关书籍里总结知识,自创教法、自编教材。虽然董志萍每周只有2小时的课程,但她坚持用丰富的教育学背景和《陶行知思想方法》,认真备课、写教案,准备适合同学们的教具,并根据课堂记录,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节奏。董志萍告诉学生们“你行,我也行!”,不断为他们树立榜样,建立信心,还通过组织“一帮一”小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会他们融入群体,发光发热。

董志萍是“阳光之家”学生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她自掏腰包为每个过生日的学生准备礼物和寄语,教他们学会爱与关心;为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奖品、奖学金,让他们在良性竞争中加深自我认同;为学生们订报纸和杂志,通过阅读扩大他们的社会接触面……

令人欣慰的是,在董志萍的影响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为“阳光之家”贡献力量、奉献爱心。有爱心企业家与志愿者合作开展了一次爱心串珠作品拍卖,成交作品80余件。有单位想要定制带有logo的串珠卡套,董志萍的老伴无条件支持她,和她一起完成了logo标志设计。这些社会爱心人士的鼓励和帮扶,让同学们受到了莫大的鼓励,他们为自己感到自豪和骄傲,这种心态的变化,正是董志萍作为老师最想看到的。

有人曾这样形容她:董志萍把这些娃娃都当做自己的孩子,她就是这些孩子们另一个母亲。作为特殊孩子们的特殊母亲,她始终希望孩子们带着希望和爱去努力生活;作为人民教师,她时刻牢记要教书更要育人的职责;作为有着59年党龄的老党员,她时刻谨记百姓的事都是大事,担当起帮扶弱者责任。董志萍会继续牢记入党誓词,以身作则,继续做好“阳光之家”每一个孩子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