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激励志愿者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推动普陀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市文明办相关推选活动的通知要求,区文明办、区志愿者协会共同组织开展2023年度普陀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根据前期报名推荐和初审情况,现2023年度“普陀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评选进入网络投票阶段。
投票规则
01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参与投票
02请您从以下33个项目中,选出您心目中的“普陀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区文明办、区志愿者协会将结合投票情况,最终选出20个“普陀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03每人每天可投一次,一次最多可投10票,投票日期为2024年1月10日至1月16日中午12:00,之后将关闭投票通道。
快为你喜欢的志愿服务项目投一票吧!
01长寿路街道“半马苏河”靠谱公益市集
长寿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围绕打造普陀区“半马苏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带的中心任务,在原有便民服务站基础上,汇聚了长寿靠谱党建联盟、文明单位、辖区学校、劳模工匠、公益达人等各方社会志愿力量,打造了“半马苏河“文明实践带靠谱公益市集,受益人次近3000。同时,为了更好地问需于民、同心为民,长寿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积极凝聚青春合力、扩容志愿阵地、赋能公益市集,以每月常态化公益市集为载体,努力将雷锋精神传承从“3·5”走向“365”。
02“思政课堂”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志愿服务项目
曹杨新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为进一步讲好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凝聚红色力量,创建红色理论宣讲团志愿服务项目。2023年,在既有项目的基础上打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志愿服务项目,发布“思政课堂”品牌,持续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活动,围绕“浅议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二十大精神简读”等主题,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之“周周讲”活动。此外,还邀请区级讲师团、居民区书记、社区青年共话“党的二十大精神”,用百姓话语、青年之声在曹杨二中、百禧公园、园区企业、居民区巡回开展共计30余场宣讲活动,影响覆盖党员群众超900人次。
03“格桑花之爱”志愿服务项目
“‘格桑花之爱’志愿服务项目”由上海市儿童医院志愿者服务基地联合社会爱心企业及志愿者群体,于2013年共同发起。项目以关爱西藏农牧区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儿童为重点,在2013年到2023年的十年间,该项目团队医护志愿者为孩子们进行健康筛查,传递健康科普知识;社会爱心志愿者们负责接送站,并为患儿来沪就医提供引导服务;藏族大学生志愿者为患儿家庭提供翻译和沟通服务;企业志愿者带领孩子游览上海,为患儿家庭在沪治疗提供全方位的志愿服务。据统计,累计超500人次志愿者参与到该项目中,已帮助数万名患儿。
04“向善而行 给梦想可能”志愿服务项目
嘉银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组建的嘉银志愿者服务队,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秉承着“给梦想可能”的公益精神,以“向善而行 给梦想可能”志愿服务项目为抓手,在公益助学、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怀、乡村振兴、无偿献血、志愿者行动等领域多点发力: 一是开展公益助学活动,目前已累计走过11个省市,捐助17所学校;二是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合作成立嘉靖慈善专项基金,帮助西部地区培训心理健康教师,为当地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关怀;三是与上海市血液中心联动,连续3年组织员工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303人次,献血量近70000毫升;四是积极参与市区、社区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
05“宜动微课”红色阅读空间项目
宜川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宜动微课”红色阅读空间项目,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发挥“宜心公益•小湾豆”苏河两湾宣讲团、基层百姓宣讲团、宜川普老宣讲团、“宜起YOUNG”企业青年讲师团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讲队伍作用,以“音乐党课”“手工党课”“情境党课”“研学党课”四大类主题为中心开展理论宣讲,通过“微打卡”“微课堂”“微阅读”“微宣讲”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提振精神的理论宣讲。
06“宜+医”健康“宜”站志愿服务项目
普陀区人民医院“宜+医”健康“宜”站志愿服务项目依托宜川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以共建共享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目的,积极赋能多元阵地。通过丰富的医疗志愿服务项目活动,增强医社联合的为民服务能力,促进志愿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项目邀请专业医护人员结合“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围绕颈椎保健、儿童疫苗使用等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健康话题,为市民群众提供健康咨询、体检报告解读、健康养生指导等医疗志愿服务。
07四季相伴“百姓小广场”社区综合志愿服务项目
甘泉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将受老百姓欢迎的志愿服务项目以组团的形式送到社区,让社区居民们不出家门便能享受到专业的志愿服务。四季相伴“百姓小广场”社区综合志愿服务项目自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坚持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理发、小物件维修、政策宣传、慈善义卖、健康咨询等各类志愿服务10余年,受益人数累计约10万人次。
08“同舟共济 守筑光明”志愿服务项目
“同舟共济 守筑光明”志愿服务项目成立于2020年,由上海市同济医院眼科医师和同济大学近视防控宣讲团大学生志愿者组成,主要针对近视防控、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创立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公众号;定期开展“滇沪、川沪”等红色帮扶项目、近视防控光明行、健康讲座及医疗咨询活动,推进“医-校-社”联动科普,成功构建了线上线下全方位、“宣-诊-治”一体化的眼科志愿服务体系,累计服务时长6324小时,并被人民网、解放日报、学习强国等多个媒体报道。
09石泉路街道“共创美好社区”志愿服务项目
石泉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以“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为宗旨,积极搭建平台,盘活资源、发动群众,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构建“职责明确、条块联动、社会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通过“志愿汇”平台,招募引导上海健康医学院、会计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楼道整治、文明交通等智慧助老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社区“泉公益直通车”等新媒体社群,携手国网电力部门共同孵化“社区安全用电志愿服务小小监督员”,在丰富中小学生暑期生活的同时,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注入青春力量。
10“多来米”物物置换公益集市
“多来米”物物置换公益集市项目是由真如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主办,社会组织万志公益承办的重点项目,是“益行真如 公益市集”的衍生项目品牌。该项目的宗旨是让“多余物品换大米”人人皆知、“垃圾四分类”人人皆行,“楼道无堆物”人人皆督。自项目运营以来,已深入40余个居民小区,开展了数百场活动,参与居民超2000名。
11普陀万里便民家电维修服务项目
普陀万里便民家电维修服务项目在万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的统筹指导下,利用比邻党群服务站延伸“小修小补”服务,成立“益路同行”志愿服务队,并扩充专业维修力量。在颐二“第二梯队”在职党员兼维修小铺运营人王功协的组织号召下,服务队共招募25名成员,以各居民区“第二梯队”成员为主,于每周一、三、五、日的9点至17点,轮班服务居民。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社群,完善“一条龙”服务机制,满足居民各类需求。至今,该项目已维修近300件设备,受到市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并受到《新民晚报》、普陀区融媒体中心等媒体的报道。
12“红色星期五”志愿服务项目
2020年以来,长征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依托镇内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着力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红色星期五”,在每月的最后一周周五开展理论宣讲。通过视频党课、音乐党课、电影党课、专题讲座、红色经典故事表演、党史知识竞答、红色主题手作、红色读书会等形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展现“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展示软实力”的昂扬精神风貌。
13锦竹苑“五心加友站”志愿服务项目
桃浦镇锦竹苑“五心加友站”志愿服务项目以“五点”(童心有机小农场-五彩飞轮-锦竹邻里小广场-五心亭-智能共享空间)串联成“一线”(文明志愿服务线),将社区共享空间与上门志愿服务相结合,为居民提供物质、文化、生活等多方位的便民服务,如:配钥匙、小家电修理、磨刀、修鞋、配药、中/西坐诊、视力检查等。此外,该项目还为社区长者、退伍军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爱心帮扶,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14天佑医院“小佑之家”志愿服务项目
为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自2019年3月始,天佑医院先后在桃浦东部、南部、中部等片区共开设了12个“小佑之家”,开展活动1126场次,服务近3.6万人次。在设有“小佑之家”的社区里,为居民提供健康义诊、健康咨询及健康档案管理等服务,还针对行动不便或卧床老人开展上门服务和慰问,对于有需求的居民开通就诊、住院、康复的绿色通道,力求做到及时解决居民实际困难,广受居民好评。
15“耆乐融融 长者关怀”志愿服务项目
慈济基金会的“耆乐融融 长者关怀”志愿服务项目由桃浦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推报。该项目从‘学、用、医、养’四个方面入手,旨在关爱长者身心健康,预防和延缓长者失智失能,以实际行动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项目不仅为老年人开设合唱班、书法班、巧艺班、幸福生活班、八段锦班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为他们提供参与慈善活动的平台,帮助老年群体实现“老有所为”。据统计,自2021年开展第一期“耆乐融融 长者关怀”志愿服务项目以来,至今已开办了5期,共计服务老年人561人次,近3500人次参与了相关活动。
16桃浦镇“迷彩”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项目
桃浦镇“迷彩”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项目自2017年7月1日启动以来,在队长王宇的带领下,团队一直秉承“退役不褪色,永远跟党走”的宗旨,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此外,定期对困难军人、优抚干部家属等进行关怀帮扶,帮助退役军人群体中困难家庭和军烈家属解决“难事”、办理“实事”,平息“心事”。通过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帮助、精神上关心等多项举措,提高军属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17宜川路街道“帽子树”小课堂活动
爱在身边青年志愿团队以民意为导向,为民解忧,在宜川路街道香溢花城片区成立志愿服务基地,每月面向3-6岁幼儿家庭开展“帽子树”小课堂特色志愿品牌项目活动。志愿者们精选适合亲子阅读的绘本,通过带领幼儿接触中华传统文化,并在阅读后组织亲子手工、亲子小游戏等活动,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快乐的童年。目前,已累计开展相关活动60余场,为1200组幼儿家庭提供阅读指导,同时为幼儿家庭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以满足宜川社区幼儿家庭的精神文化需求。
18“Light Life”青春志愿项目
自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Light Life”青年服务队与展翼儿童培智服务中心建立合作以来,“Light Life”青年服务队教师每年都会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义卖活动,筹集善款,为自闭症“星宝们”提供生活和学习必需品。服务队教师还前往展翼儿童培智服务中心,共寻陪伴新模式,以职业教育为切入点,借助教师专业优势,用耐心和爱心打开自闭症“星宝们”的心门。为更好地服务自闭症“星宝们”,“Light Life”青年服务队成立了“智慧助星”项目化学习小组,开发了定制化的“成长大富翁”志愿服务游戏菜单,为“星宝们”的童年增添温暖和欢乐。
19“阳光之家,心手相牵”志愿服务项目
普陀区长征中心小学“爱心七彩桥”党团员爱心服务队自2008年与长征镇社区“阳光之家”签订共建协议以来,党团员志愿者们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定期为这群特殊的“大小孩”开设包括“快乐ABC”“手工制作DIY”“歌曲表演”“手工刮画”“绘本阅读”“软陶小章鱼”“芳香生活”等多元课程,深受这群“大小孩”们的喜爱。据统计,普陀区长征中心小学“阳光之家,心手相牵”志愿服务项目已持续15年,累计服务432人次。
20“以音乐之名”志愿服务项目
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积极整合资源,持续擦亮“以音乐之名”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通过“安师青年在学习”青年讲师团、“奋斗者 正青春”微党课和“集言乐堂”青年议事厅等子品牌活动进一步深入百姓民生、社区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等领域,以音乐为纽带,用自身所学来反哺社会,奏响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交响曲。
21“智慧助老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抓住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机遇,上海市普陀区业余大学在2021年成立了“智慧助老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培育了一支志愿者团队,开展数字化学习需求调研,全年共组织开展“智慧助老进社区”活动30场,覆盖区域老年人1500余人次。2022年,项目组联合普陀区10所街镇社区(老年)学校,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共计开展“智慧助老进社区”活动60场,制作“智慧助老”线上课程资源20门,覆盖全区老年人3000余人次。2023年,项目组开设覆盖全区居委学习点、养教结合学习点的100场智慧学习培训班,教授手机社交、挂号就医等数字生活技能,累计6000余名老年朋友参与其中。
22“平安课堂”志愿服务项目
2012年12月,普陀公安分局团委组建了一支由青年民警组成的“普公音”平安课堂志愿者服务队,队伍成立以来,队员们广泛走进中小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一系列以青少年自我防护、社区群众安全防范为主题的“平安课堂”爱心公益课程活动。同时,结合学校学生需求,通过邀请具有丰富经验及优秀语言表达能力的青年民警担任“平安课堂”讲师,采用创新的“岗位体验式”教学模式,将“课堂”从教室搬到马路,在队伍成立11年间,已累计开展相关讲座活动300余场。
23普陀区婚姻家庭辅导志愿服务项目
婚姻家庭辅导志愿服务的成立与推广,是普陀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对婚姻管理工作的有效探索与实践。目前,婚姻家庭辅导志愿服务包含婚前指导、婚姻疏导、法律咨询三大项目,日常以窗口驻点的形式提供服务,主要以“法律咨询+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公益咨询活动+婚姻家庭”等创新服务模式为群众提升婚姻能量、化解婚姻危机,为更多新婚人群提升适应新家庭的能力。据统计,2013年至今,婚姻家庭辅导志愿服务项目已经为40676对夫妻提供婚姻疏导服务;2016年至今,已为23118对新人提供专业的婚前指导服务。
24普陀区文化馆公益培训“艺起苏河”美育课堂
普陀区文化馆公益培训项目已开展多年,近年来,该项目在原有基础上,结合“社会大美育计划”及“半马苏河”文旅品牌,升级“艺起苏河”美育课堂,推出一系列丰富多样的美育课程,主要包括市民艺术夜校春秋季课程、周末美育课堂春秋季课程、暑期少儿公益课程、亲子活动等。据统计,2023年普陀区市民艺术夜校春秋季班全年共开设74门课程,招收1850名学员,课程共888场次,参与人数达22200人次;2023年普陀区周末美育课堂秋季班共开设软笔书法造型、机器人编程启蒙、少儿朗诵等5门美育课程,招收103名学员,课程共60场次,参与人数达1236人次。
25“‘肾’爱无忧 · 生命赋能”医学叙事坊
普陀区人民医院作为上海市医学伦理实践基地,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立足肾内科,成立“‘肾’爱无忧 · 生命赋能”医学叙事坊,通过跨学科团队协作,聚焦尿毒症透析患者,开展人文关爱服务,满足患者个体需求;建立病友俱乐部,构筑患者社会支持网络;成立专项资助基金缓解患者经济压力,以此与患者共情共话,有效促进双方共生共长,实现“仁心”与“仁术”的齐驱并进,促进医学人文真正落地。
26“拥抱生命 向阳花开”生命教育课堂
为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积极的生命观,自2019年以来,利群医院整合学科资源,组织开展“拥抱生命 向阳花开”生命教育课堂志愿服务项目,构建以生命为本的支持系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本项目以需求为导向,在实地调研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组建讲师志愿团队,走进病区、校园、社区开展生命教育课程。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一是通过引导式授课、故事演讲、园艺治疗、实地参访等多种创新形式,引导人们珍爱生命;二是辐射多年龄段人群,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件和读物,实现全生命周期人群全覆盖,2023年已累计服务超2000人次;三是形成良性循环的志愿服务体系,用心用情服务住院患者,积极采用个案管理法开展服务,不断回应服务对象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心理、经济、社会交往等层面的多重需求。
27“医心一意·科普妇婴”志愿服务项目
普陀区妇婴保健院自2019年起着力打造“医心一意·科普妇婴”品牌项目。围绕“临床治疗+科普宣教”的模式,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开展“青年医师科普讲堂”“‘爱妇幼 普健康’女职工健康直通车”“她健康——校园健康行”“医疗协作 健康共享”关爱生命全周期义诊服务系列公益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科普讲座、健康咨询、流动健教岗等动静结合、学科联合的方式,普及妇幼健康知识,为身边的妇女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一站式健康服务。
28“健康之舟”志愿服务项目
甘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4年9月成立了“健康之舟”志愿者服务工作室,组建了“结对帮困、敬老爱老、健康宣教、特别关爱”四支志愿服务队,以“一人领衔、骨干协作、众人参与”的组团方式,为社区群众提供健康宣教、体检诊疗、保健咨询、心理疏导等专业化志愿服务。项目曾获普陀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区卫生计生系统党建创新项目资金奖励,并连续多年荣获甘泉路街道“创文明、夺七杯”竞赛共建杯。
29“杏林传承”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
真如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杏林传承” 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团队,由一批充满活力的80后、85后、90后青年组成。团队成立6年以来,在辖区中医药健康文化建设、中医技术创新、中医文化传承上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主要包括完成了中医药特色示范站点建设,建立了中医健康驿站,为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中医药自我健康管理服务等,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
30“悠悠敬老情,浓浓助老意”志愿服务项目
“悠悠敬老情,浓浓助老意”志愿服务项目是上海威斯特物业经营有限公司的品牌特色项目。十多年来,上海威斯特物业经营有限公司坚持与甘泉宏利敬老院开展文明共建帮困结对活动,公司志愿者们总是会在中国传统佳节到来之际,前往敬老院探望老人。此外,敬老院如需各类维修服务,威斯特物业相关工作人员就会立即上门,义务提供服务,为孤寡老人的生活送上一缕阳光,为他们能够安享晚年尽绵薄之力。
31科学健身指导志愿服务项目
近年来,为普及推广群众性体育运动,增强全民体质健康水平,普陀区体育局、普陀区医疗健身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积极开展包括科学健身教学与指导、公益讲座培训、体育赛事活动协助、体育志愿服务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项目。例如,组织开展健身气功、太极拳、游泳等21个体育健身项目活动,为市民群众提供分批次、定制化的公益体育培训服务;举办“青少年防溺水暑期专题讲座”“水中安全宣讲进校园”等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提高青少年安全意识和自救意识;结合“8.8全民健身日”“半马苏河”运动生活节、约战普陀系列挑战赛等热点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向市民普及阳光健康的生活方式。
32“绿容局走基层,服务居民”志愿服务项目
2020年以来,普陀区垃圾分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持续推进“绿容局走基层,服务居民”志愿服务项目,2023年起,聚焦“沙溪园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提升行动”,通过发放宣传册、组织分类小游戏、开展兑换活动等形式,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通过专题讲座和培训指导,提高社区群众垃圾分类参与度;通过实地调研和现场办公,让居民小区开启“美颜模式”,助力垃圾分类工作展现新气象。
33“金融风险防范宣传”志愿服务项目
普陀区金融投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以老年群体为服务重点,推出“金融风险防范宣传”志愿服务项目,结合养老金、金融投资等老年群体重点关注内容,联合银行、律所、证券机构等18家单位,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牵头各街道镇,积极发挥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户外广告牌、社区宣传栏等宣传媒介功能,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帮助老年人树立防范金融诈骗意识,织牢织密金融安全防护网,共计覆盖影响超500名市民群众。
原创:文明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