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宣传教育】红色人物在普陀:李启汉(沪西工人半日学校的创办者、我党坐牢最早的同志)

发布时间:2024-06-17 来源: 上海普陀

小安: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筚路蓝缕,

不敢相忘。

 

李启汉

 

李启汉(1898—1927年),又名李森,湖南江华人,中共党员。五四运动期间,他积极参加毛泽东发起的驱逐湖南督军张敬尧运动;1920年春,到上海参加革命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之一,创办全国第一所工人学校——沪西工人半日学校,筹建沪西纺织工会,领导上海英美烟厂工人大罢工;建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参与领导省港大罢工。在与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斗争中,他被关押坐牢长达两年。在任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主任、中共省港罢工委员会书记期间,于1927年4月下旬被敌人秘密杀害,时年29岁。

播火使者 工运先驱

 

李启汉,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幼爱学习、爱劳动。1915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受毛泽东的影响,在长沙参加驱逐军阀张敬尧运动,以湖南学生请愿代表团的代表身份,跟随毛泽东到北京参加请愿驱张活动;1920年春,在邓中夏的支持下,到上海参加革命活动,结识了陈独秀、李达等人;同年8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继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

 


李启汉在槟榔路(安远路)锦绣里开办工人半日学校(照片系建国初拍摄)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坐落在法租界老渔阳里(今南昌路100弄)。发起组的重要任务是积极到工人群众中间去开展工人运动,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建党夯实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李启汉是发起组到工人群众中去宣传的重要成员。但是,茫茫的大上海,到哪里去与工人运动结合呢?这一难题困扰着发起组的每个成员。在这关键时刻,发起组获知小沙渡日商内外棉九厂在槟榔路(今安远路)锦绣里建造的简易工房要出租的消息,而锦绣里地处沪西大工业区,这是办工人夜校的绝佳之地。陈独秀当机立断,指派李启汉到锦绣里租下178—180号的工房,终于实现了在上海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创建工人学校的宿愿。

 

 

红色标注为锦绣里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所在位置

 

李启汉为创办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废寝忘食,呕心沥血。锦绣里工房是泥砖结构,质地粗糙,李启汉煞费苦心,对租赁的六间屋子进行结构改造。他将楼下三小间连成大间作教室,内放28套课桌板凳,在资金极其短缺的情况下,还配备了一盏煤油灯和一个留声机。楼上大小两间,为办公室兼卧室。学校开设日夜两班,门口张贴“工人半日学校”校名。学校终于在众人期盼中开学了,但是,开学初的入学人数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李启汉就转换思路,在校内开办游艺会,内容活泼多样,贴近工人的业余生活喜好,于是学员激增,最多时达400多人。半日学校是工友集聚的俱乐部,更是共产党人进行阶级启蒙教育的阵地。

 


当时的教材

 

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进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重要阵地。在李启汉主持下,新渔阳里外国语学社的几个学员相继到夜校授课。兼职教师陈为人拿着自己在《劳动界》发表的文章作教材,他讲课说:“工人要有两种心,第一觉悟心,就是我们不要以为受苦是我们的命运,我们受苦,都是资本家陷害我们。我们做值一元的工,他只给我们一角,其余几角,他都得去了;第二奋斗心,我们觉悟了,就要去与资本家争斗。”陈望道在渔阳里给同仁讲解《共产党宣言》,还到锦绣里给工人群众宣传《共产党宣言》的原理。李启汉在创办工人游艺会开幕式上给工人做演讲,公开提出中国工人阶级要亮出进行社会革命的旗号:“什么金钱万能,劳工无能,我们都要改革,打破!”

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是上海滩夜幕下的一盏明灯。革命的烽火由渔阳里传到锦绣里,教师以工人学员听得懂的语言讲解《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启蒙了工人学员的觉悟。不少学员挣脱了封建迷信和宿命论的束缚,由觉醒走向革命,提出要建立自己的工会。李启汉欣喜地看到革命的火种已经点燃,便及时在沪西工人半日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沪西地区第一个工会--沪西纺织工会。自此,沪西小沙渡工业区有了自己的工人学校和工会,掀开了沪西工人运动的新篇章。

1921年,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要以各种形式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上海共产党发起组认为这是团结工人战斗的好办法,决定于5月1日组织全市工人纪念五一劳动节,并责成李启汉秘密筹备这次活动。可是,筹备会议的内容被租界密探侦破,原计划举行全市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大会的西门公共体育场被租界当局武装封锁。共产党发起组临时决定,庆祝大会分别改到杨树浦和小沙渡叉袋角举行。这天下午,李启汉集结沪西工人,沿莫干山路叉袋角一带举行五一节庆祝游行。这是沪西工人阶级诞生以来第一次在自己家门口举行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彰显了沪西工人运动的革命洪流正在蓬勃高涨。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就在这时,李启汉领导和发动了上海英美烟厂工人大罢工,为正在召开的中共一大“鸣锣开道”。中共一大召开后,中国共产党立刻建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李启汉任书记部干事,加强了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领导,并将沪西工人半日学校改名为上海第一工人补习学校,继续领导沪西工人运动,时间长达两年。

 

 

1922年,香港海员举行大罢工

 

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李启汉在上海成立香港海员罢工后援会,阻止工头为香港英国轮船公司招募新工人,以支持香港海员罢工。这个声援斗争遭到工头的阻挠和打压,他们勾结巡捕,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李启汉。经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千方百计的营救,李启汉始得出狱,但他已经被租界当局和军阀列入“危险人物”名单,生命随时有危险,尽管如此,他却毫无顾忌地继续战斗。

李启汉出狱后,继续发动上海各界人士援助香港海员,帮助浦东日华纱厂工人建立工会,并领导日华纱厂和上海邮局工人罢工。1922年5月,李启汉作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代表,到广州参加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他的提案《八小时工作制度》和《罢工援助案》均被大会通过成为决议案。大会结束回到上海后, 他与林伟民等人筹建中华海员工业联合会上海支部,发动上海各工会支援浦东日华纱厂工人的第二次罢工。李启汉果敢的斗争使租界当局更为恼怒,便于是年6月以“煽动罢工,扰乱秩序”的罪名将他逮捕,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被查封,上海第一工人补习学校被解散。李启汉被判刑三个月,刑满照例可释放,但租界当局以驱逐出境为名,又将他递解上海军阀护军使署,继续关押坐牢。党组织进行营救,但未成功。李启汉在龙华军事监狱和上海陆军监狱共坐牢两年零四个月。

 


《时报》李启汉被捕相关报道

 

1924年10月,江浙军阀战争爆发,军阀头子何丰林下台,形势变化,李启汉得以释放。10月13日,邓中夏、李立三和刘少奇到陆军监狱门口,迎接李启汉出狱。此刻的李启汉瘦削憔悴,跌跌撞撞地从铁门出来,三人急忙上前搀扶。邓中夏感慨道:“李启汉是我党坐牢最早最苦的同志。”

李启汉出狱后,稍作休整,又请缨到湖南水口山去开展工人运动。1925年1月,李启汉出席了中共四大后,奉命前往湖南工作。为躲避敌人监视,李启汉接受邓中夏建议,改名“李森”,以方便开展新的革命工作。4月,李启汉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并兼组织部长。

 


省港大罢工(1925年)

 

6月19日,李启汉、邓中夏、苏兆征等人组织省港大罢工,以声援上海爆发的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长达16个月,这是中国工运史、世界工运史上罕见的伟大罢工斗争,震撼全球。



省港大罢工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

右三为李启汉

 

1926年4月15日,香港总工会在广州成立,李启汉任香港总工会中共党团书记,并在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上继续当选全总执行委员、组织部长。1927年4月,蒋介石集团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广州军阀集团也在15日发动反革命政变。不久,李启汉被捕,4月下旬被敌人秘密杀害,时年29岁。

李启汉是杰出的中国工人运动领袖,他不仅为沪西工人运动做出了卓著贡献,也为整个中国的工人运动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一生三次被捕,深陷牢笼,但百折不回、矢志不移,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21年6月21日,

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对外开放

 

 

来源:上海普陀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