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序推进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工作,“上海普陀教育”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进一步推广协同育人方面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格局,赋能学生适性成长。
子长学校基于“扬子之长,协同生长”的教育哲学,以劳动教育为抓手,努力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格局。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着眼儿童友好理念,整合衔接多方资源,创设校家社范围内可供劳动实践的一米成长空间,创新劳动实践体验内容,探索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
明路径,统整协同育人资源
立足儿童友好理念,以“共筑一米成长空间”项目为抓手,解决在劳动资源(场地)较少的城市开展经常性劳动实践的问题,加大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的支撑力度,协同创新劳动教育的路径。
一米成长空间
陈扣娣劳模创新工作室参观体验活动
巧创新,构建协同机制
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视角出发,以共创学校劳动实践活动为载体,有效利用一米成长空间,深度挖掘劳动+科学的学科融合,创新劳动教育形式。
致敬劳模精神活动
跟随劳模成慧清扫街道
一米成长空间种植活动
显特色,扩大协同效应
密切联动社区,进一步扩大协同育人实效。与甘泉路街道文化中心协同开展非遗(上海说唱)进校园项目,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甘泉路街道科协、总工会协同开发“寻找身边的劳模(榜样)”微采访系列体验活动,探索劳模精神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新路径;与中科院昆虫馆协同推动馆校合作项目,培育学生科学素养。
在《课外有课》栏目介绍馆校合作课程
“上海说唱”项目获文化传承奖
“学榜样树新风”实践活动
“寻找身边的劳模(榜样)”活动
说唱表演艺术家龚伯康到校指导
与中科院昆虫馆协同开展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