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少年宫】“科技筑梦 红色文脉传承”夏令营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7-16 来源: 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

当七月的骄阳点亮少年们炽热的眼眸,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 “科技筑梦 红色文脉传承”夏令营的小营员们,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从红色基地的庄严洗礼,到非遗技艺的创意实践;从团队协作的智慧碰撞,到独立成长的惊喜蜕变,四天三夜的时光,镌刻下无数难忘的瞬间。快来跟随我们的镜头,回顾这场充满热血与温情的夏日奇遇!

红色足迹:触摸历史温度,点燃爱国情怀

7月1日清晨,小营员们在少年城集结完毕,怀揣着期待与好奇,乘坐高铁奔赴上饶。下午,他们走进上饶集中营,斑驳的墙壁、陈旧的刑具,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在讲解员的讲述中,革命先烈们坚贞不屈的精神深深触动着每一颗年轻的心,爱国的种子在心底悄然生根发芽。

夜幕降临,大家来到婺源 “婺女飞天” 中国徽艺文旅微度假小镇。璀璨的灯光与古色古香的建筑交相辉映,仿佛穿越时空,让营员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徽文化的独特魅力,随后入住酒店,养精蓄锐迎接第二天的挑战。

7月2日上午,小营员们走进太白曹门,现存的红军炮台、蜿蜒的战壕、古朴的中共曹门支部旧址,每一处遗迹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大家驻足凝视,用心聆听,仿佛能看到当年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身影。

下午,充满趣味的手工制作体验开启,木筷制作让营员们专注打磨,感受匠人精神;徽艺风筝创意制作则激发了无限的想象力,大家你一笔我一画,在风筝上描绘心中的美好。

7月3日,营员们走进人文景观梯田小镇篁岭、李坑。篁岭的层层梯田宛如大地的调色盘,错落有致的古村落里,白墙黛瓦、炊烟袅袅,处处散发着诗意;李坑小桥流水、古巷幽深,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营员们漫步其中,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他们赞叹不已。

7月4日,夏令营迎来了最令人动容的时刻。在红色景点洙坑村,红军后代林华祥老人深情讲述敌后根据地的艰苦斗争生活。老人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情感,将那段历史鲜活地展现在营员们眼前,不少孩子红了眼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午餐后,大家参观竹安堂伞厂,了解传统制伞工艺,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随后,带着满满的收获,小营员们乘坐高铁返回上海,大巴将他们安全送回普陀少年城。


创意实践:传承非遗技艺,绽放团队智慧

本次夏令营不仅是一场红色之旅,更是一次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体验。在手工制作环节,木筷制作考验着营员们的耐心与细心,大家分工协作,有人打磨、有人雕刻,共同完成独一无二的作品;徽艺风筝创意制作中,小组内你出创意我动手,色彩斑斓的风筝上,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当一只只承载着梦想的风筝飞向天空,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团队合作最好的诠释。

成长印记:收获友谊与蜕变,未来步履不停

四天的夏令营时光,小营员们不仅在红色教育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了动手能力,更在朝夕相处中收获了珍贵的友谊。离开父母的庇护,他们学会了独立整理内务、照顾自己;面对困难与挑战,他们互帮互助、共同克服;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倾听与沟通,懂得了责任与担当。这些成长的点滴,都将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科技筑梦 红色文脉传承”夏令营虽已落下帷幕,但红色基因的传承、文化自信的种子,早已在少年们心中生根发芽。期待未来,这些充满朝气的少年们,能带着此次夏令营的收获,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敢追梦,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