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又逢重阳。在这个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里,普陀区以一场场精心策划的敬老活动,为辖区内的老人们送上别具温情的节日礼物。从戏曲盛宴到金婚誓言,从代际互动到健康关怀,这些活动不仅是一群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座城探索与老龄化共处路径的样本。

戏曲声里话传承,是老人们最喜欢的节日礼物。在长征镇新城党群服务中心,耄耋老人们随着《敦煌女儿》的经典唱段轻声哼唱,熟悉的旋律恰似他们青春的注脚。台下,一位老人举着手机记录精彩瞬间,由衷感慨:“《爱上莫高窟》这段歌词里蕴含的文化情怀特别打动我。”
城怡养护院内,年过花甲的“小老人”为更年长的“老老人”登台献艺。长风新村街道白兰沪剧队与越剧队的精彩演出,让60余位老人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88岁的喻菊芳对《阿庆嫂办喜事》的桥段赞不绝口,“他们的表演很专业,我全都能听得懂。”沪剧队队员金玉美表示,在节目安排上,她们特意选择了老年人熟悉的戏剧。这一刻,悠扬的戏曲声不仅连接起不同时代的情感记忆,更成为唤醒集体记忆的文化密码。
而在高陵党群服务中心,非遗瓷盘画老师和国画老师共同指导社区老人进行瓷盘画创作。老师们从笔墨书法技巧入手,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瓷盘绘画中,带领老人们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现场,老人们用画笔描绘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了文化盛宴,情感的传承同样令人动容。在真如镇街道,6对金婚、银婚夫妇在普陀区婚登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重温结婚誓言。宣读声起的那一刻,人们仿佛听到半个世纪前,一对穿着朴素、端坐墙前的年轻夫妇,在说“我愿意”。金婚夫妇满兆英和金乾荣相视一笑,“接下去我们也要走好余生。”银婚夫妇高琼和卓榕紧紧相牵的手,比任何誓言都更有力量,“年纪大了之后,反倒常会手牵手,都成为一种习惯了。”重阳节里的浪漫仪式,将历经岁月淬炼的“幸福密码”悄然传递。
最暖心的莫过于代际之间的温情互动。在曹杨公园,孩子们用稚嫩的童声送上节日祝福,用真实的笔触记录爷爷奶奶打羽毛球的身影;在上海市实验幼儿园的料理室,大手小手一起制作菊花糕,软糯糕点甜在舌尖,代际陪伴暖在心底。“谢谢爷爷奶奶陪伴我们,我们才能好好长大。”孩子们的话,乐得老人们合不拢嘴。

上海市实验幼儿园副园长戴静芳表示:“这些活动不仅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更是帮助孩子理解家庭关系、培育社会性情感、感知生命成长历程的生动课堂。”
健康关怀与便民服务则让温暖落到实处。长风新村街道的“银龄游园会”现场,十大主题专区涵盖了健康咨询、便民服务等内容。“文明‘长’守·幸福‘风’景”文明实践示范街区赋能及桃源π新时代文明实践点2.0升级项目启动。该项目以同普路为轴线,西起沁和坊文明小广场,途经绿洲幼儿园、长风科创谷,东至桃源π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清晰勾勒出串联社区多节点的文明实践动线,为服务延伸搭建起空间骨架。在此基础上,专业服务资源也将持续注入。普陀区医疗卫生、运动指导新时代文明实践总队代表共同发布了健康咨询与运动指导配送项目,未来将通过定期下沉服务,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专业健康保障。
重阳虽只一日,温情却可绵长。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背后,是普陀区系统推进为老服务的长期努力。面对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超四成的现状,普陀区正积极构建覆盖养老服务核心领域,融合产业创新、消费升级、科技赋能的全链条银发经济发展生态。从全市首个“长者友好商城”的落地,到银发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一系列创新举措让“老有所养”稳步迈向“老有所享”。